长平之战的意义分析(2)

世人了解一段历史、一场战争,大多是通过文字的记载,或是那些根据史实进行考证改编的戏剧、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此外,一些图片也能够成为大家认知历史的途径之一。

根据当时长平之战的相关史料记载,世人绘制出了不少的战争画作,例如描写战争场面的油画、水墨画、连环画,以及有关战争局势的地形图、攻防图、决战要图等。

战争场面图大多都是打斗激烈的画面,亦或是描绘战争结束后,战场凄凉、死伤遍野的情况,由此也可以想见这场战争的重要性和残酷性。战争中,交战双方都投入了相当大的兵力,不惜拼着消耗国力的风险,也要获取胜利。而其它的地形图、决战图则可以帮助世人更好地了解这场战争是如何推进,双方又是如何攻防和决战的,这些都成为了现今珍贵的军事资料。

长平之战的相关图片一方面可以帮助世人更好、更全面地了解这场战争,另一方面也是在用着自己的方式来体现战争的规模之大和惨烈伤亡。

长平之战尸骨坑介绍

战国时期,赵国的长平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在战争中,交战双方秦、赵两国的兵力伤亡数目令人震惊。赵国前后死伤约45万人,此后元气大伤。而秦国也伤亡过半,国内空虚。

长平之战尸骨坑

长平之战尸骨坑

在长平之战的最后阶段,赵军主将赵括死于秦军的乱箭之下。赵国军队失去了主将,剩下的士兵便不成气候了,全部向白起投降。可是令人没想到的是,白起并没有放过这些降兵。他认为赵国士兵反复无常,如果留下他们,可能会再生其它事端。于是,他便用了欺骗的手段,将赵国的四十余万降兵全部予以坑杀,只放回了年龄较小的240名士兵。这样的事件的确骇人听闻,但也足以让人见识到战争的残酷性。白起临死前,也曾说过自己做了这样的事情,早就足够死罪了。

在1995年的时候,位于山西高平市的长平之战遗址正式开始了相关的考古发掘行动,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工作人员没日没夜的努力下,终于将当年战争中的尸骨坑逐渐挖开,并将其分为一号坑和二号坑。两者均为深坑,并不像是秦军人为所挖,而更像是天然形成的。可以想见当年那四十余万赵国士兵死后被抛入这里,再将一层薄土掩盖上去。经过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这些尸骨也终究都被深埋于地下了。

因为这个尸骨坑是在永录村发现的,因此也被叫做“永录尸骨坑”,其出土了大量的尸骨、刀币、箭头等文物,为长平之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长平之战电视剧介绍

自古以来,在天下局势上,战争可以为历史进程带来进步,也可以导致后退。但毫无意外的是,一旦爆发战争,总会给许多的士兵、百姓带来苦难。战国时期,发生在秦、赵两国间的一场长平之战就是如此。它不仅对当时的政治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赵军四十余万降兵被坑杀的结果也令世人震惊。

电视剧《西风烈》剧照

电视剧《西风烈》剧照

现如今,历史上的许多战争都会被人们以更加现代的艺术形式呈现在大荧幕上,以便观众深入、详细地了解这场战争。电视剧《西风烈》就是这样一部讲述历史上长平之战的影视作品,它还有另一个名称是《铁血长平》。

这部电视剧是2008年出品的,它的导演是郑克洪。剧中主要讲述了战国晚期,秦国与赵国实力相当,两方对峙,直至爆发长平之战。赵国惨败,元气大伤,而秦统一天下的局面则逐渐形成。全剧是从蔺相如“完璧归赵”这一故事入手,再通过偷袭石城推出白起。此后陆续引出廉颇、赵括、秦昭襄王、范雎等人。秦王为一统天下,占领上党,转而攻向长平,赵国将领廉颇只守不攻。之后,赵王中了秦人的反间计,用赵括换下廉颇。赵括擅长空谈兵法,实际上毫无实战经验,导致赵军被白起分兵击破,赵国降兵也被坑杀了四十余万。后来,赵国虽然在邯郸之战中获得胜利,但秦灭六国的趋势仍然无法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