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933年夏天,北查科早晨阴凉处的气温都高达38摄氏度。许多玻军士兵不能适应环境,非战斗减员严重。巴军的境况则好得多,巴拉圭原住民——瓜达尼人长期生活在查科地区,对气候比较适应。战场失利加上天气恶劣,玻军大量减员,前线玻军总数已不足3万。玻政府紧急发布动员令,30岁以上的男子也被要求应征入伍。虽然玻国政府勉力而为,但玻军却已是强弩之末。1934年12月,巴军占领了北查科绝大部分土地,并将战线推进至玻国领土。
眼见局势紧急,玻政府再度全国动员,从10多岁的孩童到60岁的老人都被征召,以图决一死战。巴国此时的日子也不好过,苦战2年多的代价极其巨大。另外,战线太长导致的补给困难同样开始困扰巴军。由于双方既无实力继续战争,也无法承受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和平成了唯一的出路。1935年,两国在国际社会的调停下停战。
但是,悲剧已经发生了,这次战争死了十万人,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妻离子散,更为讽刺的是,两国所希望达成的目标都没有实现。
依据停战协定,巴拉圭获得了战争期间占领的全部土地,但北查科的“丰富石油”却踪影未见。玻利维亚虽然取得巴拉圭河航行权,但没能获得沿河港口,还进一步丧失领土(主要指原本在北查科的占领地)。同时,战争结束后,两国政坛都被军队掌控,陷入不断政变与动荡之中。
参战国没能得到好处,幕后势力却获利不浅。为了在战争中取胜,两国不惜大举借债,仅玻方借债便高达2.28亿美元。作为债权方,美孚石油公司等跨国企业在战后加深了对两国经济的控制,而维克斯等国际军火商更是直接从战争中获取暴利。另外,阿根廷、美国等国作为调停核心,借机在南美树立起了威望。有人评价说,查科战争中的巴、玻两国更像是他国政治和大国霸权的牺牲品。
以上就是中国历史网小编对南美最血腥的战争:三年死亡10万人的相关资料,想要了解更多请关注中国历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