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基沣,1937年任29军100旅旅长时率部在卢沟桥奋起抗击日军的侵略。1938年秘密进入延安访问学习达两个月之久,其间曾与毛泽东等中共高级领导多次会谈,随后于1939年被批准为中共特别党员。解放战争时任国民党第77军军长,与中共华东局保持联系,接受中共中央的指示。但蒋介石有所察觉,便将其升任第3绥靖区副司令,实际上是明升暗降,免去了第77军军长之职,失去了军权。
张克侠,1927年赴苏联留学,1929年秘密加入中共。1943年起任第33集团军参谋长,后升为副司令。他一直接受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从事对所部的争取、策反工作。
在中共地方党和解放军的协助下,何、张两人利用官兵对蒋介石的不满,开展多层次的动员、策反工作,争取了一批中、下层军官。1948年10月起,淮海战役酝酿过程中,周恩来就指示华东局派人与何、张联系,组织起义,配合解放军的作战。华野先后派朱林、杨斯德、孙秉超等人进入第3绥靖区,与何,张取得了联系,并根据解放军的要求,进行了起义的准备,计划让出运河防线,控制渡口、桥梁,确保解放军顺利渡过运河。
11月5日,冯治安按徐蚌会战计划的部署,命令各部退守韩庄、万年闸、台儿庄一线。何基沣秘令第77军37师111团将地下党员王世江任营长的第3营留在运河以北,以便与解放军联系。11月6日,解放军第10纵队逼近韩庄,王世江即率部起义。而此时59军的上层军官对起义还没有统一认识,军长刘振三以看病为名放弃指挥去了上海,师团长有的犹豫不决,有的要求推迟起义。而77军军长王长海也称病告假,把部队交给何基沣。何基沣、杨斯德认为形势紧迫,决定于11月8日起义,凡不同意起义者一律就地解决。就在这时,解放军已占领万年闸,并有三个团渡过运河。在解放军步步逼近的压力下,59军终于一致同意起义。而张克侠由于策反时有所暴露,被冯治安软禁在徐州,为了赶上起义,他几经周折,才摆脱监控于8日上午到达贾汪。
11月8日,何基沣、张克侠率领第3绥靖区第59军38师、180师,第77军之132师和37师111团,共2.3万人在贾汪、台儿庄起义。
11月28日,何基沣、张克侠、孟绍濂(77军副军长)、过家芳(77军132师师长,地下党员)、杨干三(59军38师师长)、崔振伦(59军180师师长)发表联名反蒋通电,宣布加入解放军。
12月9日,毛泽东、朱德致电何、张,盛赞他们的起义。
何、张的起义,使得国民党军的运河防线出现了大缺口,为解放军的三个纵队迅速渡过运河,切断黄百韬兵团与徐州的联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粟裕回忆说:“当时只要我们在贾汪多待四小时,战机就失去了。”朱德指出:“何、张的起义,打乱了敌人原来的部署,而大部队临时在敌威胁下调整部署,是犯了兵家大忌。”毛泽东称赞何、张起义是淮海战役第一个大胜利。
,在碾庄圩一带转入防御。碾庄圩位于陇海路以北,运河以西,拥有十多个自然村落,这一地区由于常有洪水泛滥,房屋都建在高两三米不等的俗称土台子的地基上,村庄四周还有两三米高的土围墙和外壕,村落、台子之间则是布满水塘、洼地的开阔地,地形易守难攻。这里原是李弥兵团防区,筑有工事,黄百韬兵团到达后,迅速改进、加强了原有工事,形成了以土台子为依托,地堡群为骨干,每个自然村落都成为具有独立防御能力的坚固支撑点,交通壕纵横交错,兵力、火力相互支援的集团式环形防御阵地。为防止解放军渗透突破,在村落之间也构筑地堡群,以交叉火力控制间隙地区。
11月11日,解放军完成了对黄百韬兵团的包围,华野以第4、6、8、9、13纵队和特种兵纵队的大炮、坦克组成突击集团,由华野参谋长陈士渠统一指挥,担负歼灭黄百韬兵团的任务。而以第7、10、11纵队为正面阻援集团,第2、12、鲁中南纵和中野11纵为迂回打援集团,从这一部署来看,打援兵力大于攻坚,一方面是敌增援部队战斗力较强,阻击地形平坦也不利于打援,需要布置较多兵力;另一方面碾庄地区狭小,难以展开更多部队。但以五个纵队攻击黄百韬兵团四个军,兵力上并不占绝对优势,这也预示着碾庄攻坚必是一场苦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