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蒋介石有拖欠给八路军的军饷吗

 所谓供给制,就是军事共产主义。从1927年秋中国工农红军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开始,中共部队和机关就实行军事共产主义的“供给制”;而根据地的企业有的实行完全供给制,有的实行供给制 工资混合制。供给制下的人数,在土地革命时期有几十万人,抗日战争时期上百万人,解放战争时期扩展到几百万人。

  “工农红军”称号的由来

  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领导的广州起义,部队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民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当时最强大的一支工农武装,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25日中央发布《中央通告第五一号 军事工作大纲》,明确规定:“可正式命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不久,毛泽东、朱德又根据中央6月4日“关于你们的军队,可正式改称红军”的指示信,正式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接着,全国各地的工农革命军先后奉命改称为红军。

  早期苏区的供给制

  红军及苏区根据地的经济来源是怎样的呢?

  红军的经费来源多样化。并不仅仅依靠红军小部队打土豪和军事缴获,大部队红军和稳固的红色根据地,主要还是要依靠税收。苏维埃政权也把当地出产的一些特殊物资运到国民党地方军阀控制的地区销售,以此获得很多经费。还有共产国际每月提供分支机构中共分部相当于30万银圆的经费,秘密支付美金或卢布。(根据高干回忆录及俄罗斯解密的共产国际档案)

  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了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简称“苏区”,乃是农民起义的地方割据政权,红军日益壮大。1932年中共军委发布训令,统一规定红军部队伙食费每人每日大洋1角,或口粮1斤6两(旧秤1斤=16两),菜金3分钱;相当于每月3银圆(约合2009年人民币180元)。出差人员伙食费每人每日大洋2角 (约合2009年人民币12元)。

  零用费数目,指挥员与战斗员同等,但不定期发放。什么时候发放呢? 通常是在采用武装暴力“打土豪”以后,基本上平均分配“战利品”。对于专业人员(医生、电报员、机修工等)每月津贴不超过大洋10银圆(约合2009年人民币600元)。中央和地方的干部待遇略低于部队。我们还可以注意到,这种分配的内容主要是解决填饱肚子的生存问题,而并不保证“穿衣、住房”的条件。基本概念是“民以食为天”。

  跟20世纪30年代的城市相比,这样的生活水准是较低的。但要是跟当地(特别是赤贫地区)一般饥民相比,这样的生活就可以满意了。

  在“苏区”供给制下生活的文化人有瞿秋白、冯雪峰等,以及后来跟鲁迅笔战的杨邨人等,每月发给生活费20 50银圆不等。

  长征中的衣食住行

  1934年红军长征时脱离江西苏区根据地,转战经过14个省区: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原为四川一部分,1928年9月国民党决议西康特别区正式建为行省)、青海、河南、湖北、甘肃、陕西,其中包括少数民族聚居区或无人区,以及敌占区;衣、食、住、行几方面都遇到常人无法想象的难题,克服这些难题付出的代价通常不亚于征途中的战斗。

  各主力红军长征出发前,大都由苏区政府保障军服供应,样式都是仿苏俄红军的八角帽、列宁装,缀红色帽徽和领章。不过农村根据地多靠民众手工制衣,样式、颜色不完全规范。中央红军从苏区突围前,每人发放了一套新军装,经过近3个月转战多已磨损。红军占领遵义后休整半月,被服厂日夜开工,为每人补充了一两套新军衣,此后行军9个月未能更换,到达陕北时多数人已衣衫褴褛。红四方面军从川陕苏区开始长征后,进入荒凉的川康边藏区达一年多时间,布匹难得,指战员们用羊毛和牦牛皮自制毛衣、皮衣。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各部队人员服装颜色杂乱,但唯一统一的标志是仍戴着一顶红五星八角帽,徐特立老人的红军帽就是自己在长征路上做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