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田忘不了同他一起走进航校的日本同胞的种种事迹:有一次,一架重型战斗机在哈尔滨机场起飞时起火燃烧,驾驶该机的大队长吴凯无法从机舱逃脱,同在机上的机械教员井上猛不顾生命危险,将吴大队长救出。飞行教员田畼公在器材不足的情况下,用日军留下的降落伞进行降落研究。在牡丹江成功地进行了降落试验。飞行教员和田保工作踏踏实实,对飞机场的建设倾注心血,对每个学员的飞行经历和特点如数家珍,牢记心中。1948~1949年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交战时被包围,飞行教员长谷川正驾驶双引擎高等练习机突破敌人的炮火封锁,向被围困的解放军投掷地图。
当上女子飞行队的教官
天空翱翔着年轻的练习机群,在急升,在俯冲,在盘旋。驾驶飞机的是航校的女学员。1950年初宫田忠明与长谷川正、刘善本被委任为第一批14名女飞行员的主任教官之一。刘善本原是国民党空军的飞行员,于1946年驾机起义,飞抵延安,同年9月赴东北参加航校的建校工作。
宫田说,女学员们的刻苦学习的精神,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这些女学员都出生在南方,初来东北,生活非常不习惯。然而,她们和男学员一样津津有味地啃玉米饼子,吃高粱米。在寒冷的冬天,飞机起飞需要用手摇开车,姑娘们的双手冻出一道道血口子,她们硬是咬着牙挺了过来。为增强身体素质,她们练长跑,和男学员一起打球。有的人为了克服呕吐,甚至把汽油瓶带在身上。就是这14位军中女杰,仅用7个月的时间,平均每人飞行77小时44分,就全部飞上了蓝天。同时学习的女空中领航员、空中通信员和空中机械员41人也先后毕业。55人个个学成,无一掉队。从此,中国广阔的蓝天上,有了“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女性的身影。1952年3月,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驾驶6架飞机组成梯形编队,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了毛主席的检阅。
成绩斐然的东北老航校
1949年底,东北老航校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航空学校”。从1946年3月到1949年12月的3年零9个月的时间里,东北老航校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克服重重困难,组织飞行3280小时,起落了21788架次,为党和人民培养了第一批飞行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其中有飞行员126名,领航员24名,机械员322名,站场学员38名,通讯学员9人,仪表学员6人。正是这批学员后来成为创建人民空军的骨干。3年零9个月,对于培养一名飞行员来说,时间不算太短。然而,东北老航校是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完成党和人民所交给的任务的啊!因为条件所限,东北老航校的学员一般只飞行十几个小时就放单飞,这在世界航空史上也是罕有的奇迹。东北老航校不愧是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
老航校的学员能够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一批批地成长起来,是与日本教官的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分不开的。宫田说,他在工作中总是以过去的“老上级”林弥一郎作为榜样。就拿后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举击落了号称美国空军王牌飞行员戴维斯而闻名世界的战斗英雄张积慧来说吧。在最初放单飞时,由于出了一点小毛病,被以“严厉”著称的林弥一郎禁止放飞。张积慧看到别人都放飞了,只有自己被“卡”下来,心里还感到委屈、不服气。然而,林弥一郎说,身为教官如果对学员不严格要求,那就是对学员、对中国人民的“最大的不负责”。在林弥一郎的精心指导下,张积慧又刻苦练了起来。最后他的单飞放得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