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明寺是津浦路上沧州以南、东光城以东的日军据点,它像一颗钉子楔在我冀东根据地的边缘。1939年除夕,八路军发动数千民兵和群众,将东光城南露口一带的津浦路铁轨卸掉搬走,导致日军南北运输的“大动脉”瘫痪。为了尽快恢复铁路交通,日军从各地抽调人马抢通,而灯明寺据点只留下一个小队的日军把守,八路军抓住战机夜袭灯明寺。当晚,八路军以急行军进抵灯明寺,据点内的日军已经睡觉,外面只有一个日本兵放哨。我军从战斗打响到打扫战场,前后仅花了十来分钟,日军小队全部报销。
1945年春,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为防范美军在华中沿海地带实施两栖登陆,日军将豫东、苏北等地的部队抽回长江下游地区,改由汪伪第二方面军孙良诚部接手相关据点的防务。新四军第三师趁日伪防务交接,战斗力下降之机,发起进攻苏北重镇阜宁的战斗。
4月24日午夜,第8旅和第10旅一部分别向阜宁城北据点展开猛攻,至25日中午全歼守敌,同时伏击驰援大、小顾庄的伪军两个团,并乘胜占领城北的炮楼和护城河内侧据点。当日下午,新四军又集中三个团投入巷战,战至26日上午,全歼守敌。随后,新四军继续扩大战果,于4月28日收复盐(城)阜(宁)公路沿线的数十个据点。阜宁之战,新四军毙伤俘伪军2412人,阜宁也成为新四军在苏北敌后战场从日伪军手里解放的第一座城市。
声东击西围魏救赵
为了打破日军依托据点频繁“扫荡”我根据地的局面,中国军民提出“敌进我进”、“翻边战术”等新颖的作战思路,化被动为主动,把战火烧到敌人后方去。正是基于这种思维,中国军民在攻击平原地区的日伪军据点时往往带有更多战略色彩,不仅追求攻城略地,更要通过主动攻坚,破坏敌人后方补给、通讯、供应,让“扫荡”根据地的日伪军无法继续战斗。在“敌进我进”的战斗中,攻坚不再以拔除或占领敌人据点为目的,而是更讲究消耗和瘫痪敌人的行动能力。
1938年8月,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为配合国民党第79军向苏南丹阳、武进的进攻.决定以主力袭取江苏句容。12日夜,第二团进抵句容城郊隐蔽,按照计划,该团第二营警戒镇江方向,破坏道路桥梁,第三营进袭句容城北机场并警戒汤山、东昌街方向的日军,支队特务连配合地方武装在天王寺至句容之间打援,第一营则负责攻城。
战斗开始后,第一营乘夜架云梯突入城内,顺利占领东南门,第三营随后也入城作战。经过巷战,新四军占领商会及伪自治会大院,日军一部固守楼屋,新四军放火烧屋,烧死日军和汉奸数十人。新四军一直与日军巷战到13日上午9时,然后主动撤出,此战共毙伤日军40余人,新四军伤亡10人。这是新四军首次攻入日占县城,虽未彻底攻占县城,却有力地支援了国民党友军的作战。
1943年1月的剡城战役则是另一个代表作。郯城南邻陇海铁路,是日军在鲁南的重要兵站,常驻日军一个小队和数百名伪军。1943年1月,为了粉碎日军对山东根据地的“扫荡”,八路军第115师第2教导旅决定以主力插入日军后方,夺取守备力量不足的郯城。战斗开始后,突击组迅速越过外壕,抵近城垣,竖梯登城,扫除突破口两侧的日伪军火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