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百团大战的历史真相 日军一败涂地

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收复了大片失地,建立起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华中、华南等一系列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的积极抗战,引起了日寇的极大恐慌,他们将侵华的86万侵略军中的54万军队压向解放区战场。日寇在解放区周围建立了许多碉堡,封锁、分割各解放区,对解放区实行“囚笼政策”。

为了砸碎敌人的“囚笼”,八路军主力部队集中了100多个团约30万兵力,向华北敌占交通线和据点发动大规模攻击。

揭秘百团大战的历史真相 日军一败涂地

发动于最艰难之时

百团大战,指的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129师、120师各部,于1940年8月开始,在总部统一指挥下,于华北发动的一系列大规模攻势,地域涵盖山西、绥远、河北、河南、察哈尔、热河各省。这一战役最初并未定名,因开战第三天我军投入兵力即达105个团,故左权参谋长将其称为“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并不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中引发的抗日高潮,恰恰相反,它发动的时候,正是中国无论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最艰难的时刻。

国际反法西斯战场上,1940年5月法国沦陷,英军经过敦刻尔克狼狈撤退,德国在欧洲战场一时所向无敌。而日本不但积极与德国意大利确立三国轴心同盟,且在1940年4月与苏联达成《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反法西斯同盟仍没有完全建立,中国在国际上空前孤立。

揭秘百团大战的历史真相 日军一败涂地

正面战场上,1940年6月,抗日名将张自忠阵亡,中国在长江中游的要塞宜昌沦陷。这意味着长江南北的国民党军两大主力第五战区和第九战区被分割,意味着日军已经打到了三峡大门口,可以威胁重庆了。1940年,原国民政府二号人物汪精卫在南京组织伪政府,国民政府内部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动摇。

敌后战场上,日军深感八路军的威胁,抽调部队增援华北,以凶狠著称的多田骏代替了因不会打仗而得绰号为“笨元帅”的杉山元,指挥华北作战。据国民党方面统计,百团大战前,华北日军为354160人,不含伪军。在多田骏的主持下,日军大修碉堡公路,采用所谓“囚笼政策”封锁、挤压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敌后抗战构成了巨大威胁。

求生之战

多田骏是日本历任华北派遣军司令官中最残酷的一个,他针对八路军的作战特点,苦心研究出一套专门破坏敌后根据地的“囚笼政策”。

揭秘百团大战的历史真相 日军一败涂地

从1939年夏天开始,日军针对根据地大规模修筑封锁工事,目的是将八路军和老百姓分开,同时将敌后根据地分散割裂,让八路军失去游击活动区域,以 便各个击破。如冀中军区政治委员程子华给八路军总部的电文指出:“日军最近修路的目的与过去不同”,“一是以深沟高垒连接碉堡。由任丘到大成、河间的公路 修得比地面高五尺,两旁沟深八尺到一丈……把根据地划成不能相互联系、支持的孤独小块,部队也不能转移,便于敌人逐次分区‘搜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