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楚之战是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完成大一统的著名战役。那么,你知道秦灭楚之战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吗?秦灭楚之战有什么历史背景?揭公元前226年-前223年秦灭楚之战。
秦国统一六国的大业中,楚国是相继韩、赵、魏三国第四个被灭的国家。而楚国,在白起攻鄢郢之战中受到沉重打击,但经战国末期一段时间的恢复,吞并了鲁国,加之地广人众,楚仍为中国南方大国,在六国中仍是较有实力抗秦的国家。
秦王政二十一年,秦将王贲率军进攻楚国北部,开道击魏,揭开了攻灭楚国的序幕。
这一年,秦王赵政又派李信和蒙武率20万大军,乘楚国内讧之机,分兵两路进攻楚国。二十二年(前225年),李信率一军进攻平舆(今河南平舆西北),蒙武率一军攻打寝(今河南沈丘东南),均击败楚军,会师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楚王派将军项燕率军抵抗。项燕挥军尾随秦军,追击三天三夜,乘秦军轻敌无备,在城父发起突然袭击,大败秦军,占其两座营垒,杀死7名都尉。李信带残兵逃回。
在此战中,秦王政低估了楚国的实力,他认识到楚虽已衰弱,但毕竟地广人众,仍具有一定实力,非轻易可灭。于是,秦王政改变策略,弃轻进之策,以守为攻。他亲赴频阳(今陕西蒲城西)王翦家,敦请其统兵出征,并按其要求调军60万归其指挥。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王翦和蒙武率领60万大军再攻楚国。攻占平舆后,楚国征调全国兵力,命项燕率领与秦军决战。王翦采取了坚壁自守、避免决战、养精蓄锐、伺机出击的作战方针。楚军多次挑战,终不肯出。王翦与士兵共同生活,并关心其饮食、起居,注意其劳逸结合,同时开展投石和跳远运动,以提高士兵的体力及战斗技能。楚军求战不得,日久斗志松懈,项燕只好率军东撤。王翦抓住战机,挑选精兵在前,实施追击,在蕲(今安徽宿州东南)南大败楚军,杀死项燕。秦军乘势攻取了楚国的许多城邑。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领秦军继续向楚国纵深进攻,一举攻破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俘楚王负刍,楚亡。 经过3年左右时间,秦对楚战争胜利结束,又转用兵力,由将军王贲指挥,进攻辽东。燕军无力应战,燕王喜被秦军俘虏。秦又立即转移兵力,攻击代郡,赵嘉率部虽力战,终于不免失败,悲愤自杀。
王翦继续进军江南,占领越国土地。秦在楚地设立楚郡,不久,又分为九江郡、长河郡和会稽郡。
秦灭楚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疲敌制胜的典型战例。秦军改变了轻敌冒进的错误,采取“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军争》)的作战方针,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