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征战高句丽,隋炀帝就有三次,隋炀帝三征高丽大概是出于自己的,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但在这之前,还有一次征伐高丽的行动,那就是公元589年发生的隋文帝对高丽发动的战争。
公元589年,隋朝消灭割据南方的陈朝,从而统一中国,实现了自秦汉晋三朝以后又一次全国大统一,东方帝国再次重新凝聚在一起。她展现出来的力量,让高丽这个边陲小国惶惶不安。但若是让高丽主动出击隋朝,高丽王高汤肯定是不敢的了,唯有加强战备、紧修城防、积极备军,并且广积粮草。
隋文帝知道后,极为不满,于是下诏责问高汤,道:“辽河再广阔,比之长江如何?高丽人再多,比得上陈国吗?我如果不是心存仁义的话,责怪你之前的罪行,任命一将军,能费多少力气呢?之所以告诉你这个,是允许你改过自新。
希望能理解我的用心,你自求多福吧!”高丽王高汤接到诏书后,大惧,奉表谢罪,不久居然一命呜呼!其子高元继位。这个高元不怎么样,但胆子却比其父大得多,也不知其脑子当时是怎么想的,即位不久,竟然率领靺鞨骑兵一万余人攻打辽西,被当时的营州总管韦冲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回。
隋文帝大怒,下诏废除高元的爵位,并命令汉王杨谅为主帅,总率水陆两军共30万人前往讨伐。但时运不济,陆军开至渝关至辽河一带时,下起了暴雨,道路泥泞,粮草接应不上,又偏逢瘟疫流行,致使军中非战斗伤亡严重,到达辽河时,实际已成疲惫之师。水军自东莱出发,直趋平壤,但途中突遇大风,船多沉没。难道天不亡高丽乎?征讨大军竟遇此等重重困难。就在军队准备强渡辽水之时,高元的使者到了,又是上表谢罪,并且自称“辽东粪土之臣”云云,隋文帝于是借机罢兵。现在想来,也许当时文帝也有一些无奈吧。
这一仗虽没有真正打起来,但也让高丽见识到了中原的实力,使得高元对隋朝不敢再有二心,重新称臣,但此次远征,隋军将士十死八九,实是惨况之极。
公元604年,杨广继位,对于杨广这位皇帝,实在是难以评价,但就以他征伐高丽之前的主动来看,应还算是一位有抱负的君主。先来看看他在征高丽之前的举动。公元607年,为向突厥炫耀武力,率大军50万,骑兵10万,来了次规模庞大的北巡。可以想象得到,隋军此时的军容,是旌旗千里,遮天蔽日,何等的盛况,甚至于军中建造“行城”,可容纳几百人,下有轮子,远观如移动的城堡。
塞外的胡人,远在10里之外,就望旗而拜。杨广在东突厥启民可汗大营中偶然见到了高丽派到突厥的使者,炀帝对其援引箕子及汉代四郡的事,讲了一番高丽自古就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命令其回国转告高丽王自己将于611年再次到涿郡北巡,命高丽王亲自来此朝见,并威胁要率大军巡游高丽。几年之后,杨广果真再次北巡,而高丽王根本没敢来。杨广借口没看见高丽王,以其不尊臣礼为由,下令全国的士兵明年到涿郡集合征讨高丽。
其实,以隋朝当时的兵力之盛,就是借一百个胆子,高丽王高元也不敢前来朝见杨广。杨广认为高元诏之不来,极为不满,于是下令征讨高丽。可能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杨广始终认为,辽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他亦想效防秦皇汉武般扩统领土,将中国的疆界延伸至千里之外,从这点来看,杨广还是有抱负的。
公元612年,杨广御驾亲征,并下诏讨伐高丽,诏书有言:“高丽小丑,迷昏不恭,崇聚勃碣之间,荐食辽东之境......朝觐之礼,莫肯躬亲......拒绝王人,无事君之心”。当时到达逐郡的兵员,多达113万之众,史书称“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