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40年代的太平洋战争中,美国军队里有一位极善于运用八路军的游击战术,在与日军作战中出奇制胜、屡建功勋的军官,他就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埃文森卡尔逊上校。卡尔逊之所以如此推崇八路军的游击战术,这是与他在中国的特殊经历分不开的。
第一,埃文森卡尔逊(1896—1947年)是美国纽约州人,青年时期毕业于著名的西点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卡尔逊以上尉军衔赴欧参战,因作战勇敢,获法国政府颁发的军功奖章。回国后,卡尔逊曾担任罗斯福总统的卫队长,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1937年春,卡尔逊以中校军衔受命赴中国,他的身份是海军部观察员。临行前,罗斯福总统要求他:“我要你不时地写信给我,直接寄往白宫。告诉我你干得怎样,告诉我那里发生过什么事情。”并约定两人之间的通讯由总统的秘书玛格丽特莉汉德传递。此前卡尔逊曾担任过美国驻中国使馆武官,他曾于1927年和1935年两度来华。作为一个美国人,卡尔逊为人正直,极富正义感。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卡尔逊1935年到中国时,即深深地同情中国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吕正操将军曾回忆:
“1935年6月,石友三部叛变投敌的铁甲车队队长白坚武,勾结日寇企图用铁甲车冲进永定门的城豁口,与日寇里应外合侵占北平。当时叛军先用炮击,炮弹落在二龙坑路,引起市内人心恐慌。我得知情况后,立即带部队乘汽车奔赴永定门城豁口进行堵击。经我部炮击铁甲车,叛军即行后退。与此同时,我团派出部队到丰台截断其后路,前后夹攻围歼,叛军全部覆灭,我军无一伤亡。当时人心振奋,群众纷纷打电话、写信或前来我部慰问。同时,还有欧美驻华使馆的武官和记者也来到永定门上的指挥部参观、采访。我团官兵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鼓舞。其中有个美国驻华武官卡尔逊直接向我表示同情和赞扬。”
1938年4月初,卡尔逊来到炮火连天的台儿庄战场。他会见了李宗仁、白崇禧、孙连仲和直接守卫台儿庄的池峰城、田镇南等各级将领、听取战况介绍,观察前线各个地方,“作为军人,我注意观察,分析这场战争采用的战略战术”。日军被打败逃跑后,卡尔逊参观了仍在燃烧着战火的战场。他写道:
“日本人没时间掩埋他们的死者,到处都有黑色的残骸,说明直到最后1分钟,日军还在焚烧战死者的尸体。走到北部城墙外的田野上,我们看到了4辆被炸毁的坦克,坦克兵肿涨的尸体躺在外面。
这种坦克是中型的,每辆配置一门54毫米口径的大炮和两挺6.5毫米的机枪。城北两英里的邵庄有个被中国军队摧毁的日军炮兵阵地,有近300匹战马被击毙。炮群周围的地面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弹坑。几辆弹药卡车和拖车翻倒在这些房子的一侧。房子的墙壁变成了碎石瓦砾。墙内有25或35匹马的尸体,其他地方也到处横着马尸。显然是中国军队155毫米的大炮准确地击中了这个地方。”
卡尔逊以正直、诚实而闻名于美国军界,也得到了罗斯福总统的深切信任。作为第三国的军人,他的记录和描述是日军在台儿庄惨败的铁证。他讥笑日军将领把在台儿庄的失败说成是“后退,并不是败退”,“不过是阿q式的狡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