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澜将军是怎么死的

戴安澜将军是怎么死的

对于戴安澜是怎么死的,现在都是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他的死是光荣的,同时也完成了他作为军人的最高使命:战死沙场。1942年,正值中缅战争,戴安澜作为指挥领导军队打响了同古战役。

戴安澜雕像

戴安澜雕像

战场上由生到死往往都在那一瞬之间,作为指挥,更是成为了敌人瞄准的对象。负伤自然也成为必然。就在同年5月18日,戴将军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时,不幸身负重伤,由于缅北地区复杂的地形和连绵的阴雨,药物难以运输进来,因此极度缺乏。他不得不忍受剧痛,艰难度日,还要为战事操心劳累,伤势一天比一天糟糕,最终伤口化脓溃烂,就算药物充裕,也无力回天。就这样在缅北的一个距祖国只有100多公里之地的茅邦村,壮烈殉职。

如果说是被一枪打死,或许还能死的痛快些,而戴将军确是被身上的伤一天天折磨至死,换做常人,这种痛苦是无法忍受的,或许早就自己了结了自己,可戴将军为了不给国家带来麻烦,他宁愿自己忍着,也不要士兵们冒着危险给自己送药,即便身负重伤,也依然要坚守在战争的第一线,直到流尽自己的最后一滴血,直到自己的生命耗尽,以身殉国。死时年仅38岁。因为条件限制,死后都得不到一口像样的棺材,尸体还是被马革裹着被人带回了祖国。戴安澜是怎么死的,他的死是悲壮的,这也让老百姓们深受感动,在运尸回国的路程中,沿路百姓无不为之声泪俱下。

戴安澜和孙立人是什么关系

戴安澜孙立人虽同为将军,处理事情的方式却截然不同,行事风格也受到人们的诸多非议。大多数人都认为戴安澜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军人,而孙立人则更像是一个政客。

戴安澜雕像

戴安澜雕像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看法,是因为在一次重大战役上,戴安澜坚守军人的本职,以服从军令为天职,坚守阵地,不轻易撤退,而孙立人则采用迂回战术,放弃阵地。尽管最后的结果证明孙将军的做法是对当时的战局是有利的,但是他的一意孤行却间接造成了戴将军以及若干个士兵的死亡。所以对于二人到底孰是孰非,从不同的角度看,得到的结果自然也是不同的。

在戴将军看来,军队是一个整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一个军人不是将军手中的棋子,任你随意摆弄,戴将军的做法是对每一个军人负责。对他而言,军令更是大如山,他从大局考虑,即便搭上的是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孙将军则不在乎眼前的战局,战役的胜利才是他最终的目的,所以他不会去考虑别的,只考虑结果,才会使用迂回战术,保存实力。可是这种做法,只能赢得了一时,却不会取得最终的胜利。打仗不是个人的秀场,而是靠整体的配合。当然不管怎样,二人都是为祖国美好的明天付出过努力,谁对谁错更不是我们一言两语能说得清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戴安澜孙立人他们身上吸取好的东西,为当今祖国的建设努力奋斗。

戴安澜将军事迹介绍

戴安澜将军是一名杰出的将领,他带领的军队骁勇善战,所向披靡,所到之处令敌人闻风丧胆。戴将军一生为国,牺牲时全军上下悲痛不已,连百姓也为之惋惜,自发为其送行,为了纪念他的卓越贡献,被新中国评为英雄模范人物。他手下的将领之才不仅得到党内人士的认可,连罗斯福总统都为之称赞,可见他的杰出指挥才能。

戴安澜将军照片

戴安澜将军照片

戴安澜将军是黄埔军校的骨干将领,毕业后参加了许多著名战役并取得多枚勋章,他指挥作战的才能在一次次的战役中体现,特别是东瓜保卫战,他带领全军拼死抵抗日军,以少胜多,全身而归,这次战役让戴安澜将军名声大作,国内外皆享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