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祠在什么地方

花木兰祠在什么地方

花木兰祠是为纪念巾帼英雄花木兰而修建的,木兰祠位于河南商丘周庄村。

木兰祠

木兰祠

花木兰祠又名孝烈将军祠,在唐朝开始修建,经过金朝太和年间、元代元统二年、清嘉庆十一年这几次翻修重建,木兰祠已经成为颇具规模的观光盛地。在当地更是发展成为期五日的香火盛会。但在民国三十二年,木兰祠不幸毁于战火,仅存有元、清祠碑两通。1992年商丘政府本着保护传统文化的原则重建了木兰祠。重建后的木兰祠风光再现,占地160亩的木兰祠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盛地,不仅有木兰祠,还有花木兰文化广场、花木兰陵园供游客参观。

木兰祠的建筑布局相当壮观,自北向南依次是祠堂区、文化广场区、陵园区。木兰祠门口中心位置安放了一座戎装跃马的花木兰石雕像,看起来威风凛凛。祠的西面是毛泽东亲笔题写的《木兰辞》诗壁。祠前,一座仿唐代的建筑门楼上写有“木兰祠”三个大字,一目了然,这是钱伟长先生的亲笔。两座石碑间甬道尽头就是赫赫有名的花木兰祠。

雄伟壮观的大殿是砖木水泥仿唐建筑。浑然一体的建筑风格让人耳目一新。祠内有木兰戎装出征像,为严肃的祠堂平添一丝趣味。木兰祠内的三面墙上,是根据木兰从军的故事制作的24幅大型壁画,重现了当时的传奇故事。花木兰祠对面是木兰陵园,园内有一片干枯的水塘,水塘后面是木兰的家人和木兰的墓。

木兰诗内容介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么一首描写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木兰诗》几乎是人人皆知。

木兰诗图片

木兰诗图片

《木兰诗》全诗描写的便是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一开始的女子叹息惆怅,描写了花木兰因为家里无长男父亲年老体弱却要参军而叹息。之后的市集上采买物资,表达了木兰决定替父参军;并且开始了匆忙的准备,准备一切从军所需要的事物。再然后是花木兰离家之后的艰苦,听不到亲人声音的思念之情。

再然后是战场上的残酷使得木兰打起精神应对,之后凯旋归来的花木兰却不愿接受天子的封赏,只愿送儿还故乡。而归乡的木兰终于褪下了战时袍,还原了女子的身份。同行十二年却不知木兰是女郎的战友们见到如此打扮的花木兰皆是一惊,这么多年竟是没有一人发现花木兰是女儿身。

整首《木兰诗》虽然字数并不多,却完整的描述了花木兰从开始的替父从军,征战沙场,最后解甲归田的整件事情的经过;并且情真意切,叫人仿佛可以再眼前看到那个因为担忧父亲而鼓起勇气参军的女子。为了家人百姓努力的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坚强的女子,那个最终不为名利解甲归田的女子。

全诗最后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结尾,也表达了巾帼不然须眉,女子并不比男儿差的思想。

巾帼英雄花木兰墓在哪

花木兰是历史上有名的巾帼英雄,花木兰逝世后,木兰墓也格外受到关注,作为历史遗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花木兰墓延安万花山,陵园依山而建,占地面积有十八亩,园内种有松树柏树还有花卉。墓碑上有著名书法家舒同撰写的花将军之墓五个大字。木兰墓之所以建在这里,是根据当地的传说。

花木兰墓

花木兰墓

传说花木兰家住在万花山下的花原村。在木兰17岁时,木兰的国家受到战争威胁,父亲年迈弟弟年幼,孝顺的木兰担起重任替父从军。12年的殊死征战中,木兰由一个小士兵晋升为战功赫赫的大将军。战争结束后,木兰毅然辞官还乡。

木兰回家后,十分喜欢万花山的牡丹,便在这里耕作生活,一直到八十岁。遵照她的心愿,花木兰墓建在万花山对面,以便她时时观看。人们把葬木兰的这座山叫做花家陵。花木兰墓除了在陕西延安有修建外,在河南商丘虞城县、武汉黄陂、安徽亳州等地也有落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