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日休汴河怀古赏析

皮日休汴河怀古赏析

公元605年,隋炀帝令下属开凿了京杭大运河。这条大运河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对中国南北的商贸流通有十分重大的影响。但是开凿大运河,也是付出了极高的代价,在开凿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后人的评判不一。而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就主要表达了自己对于开凿大运河利弊的看法。

汴河怀古画像

汴河怀古画像

《汴河怀古》全诗原文: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整首诗的第一句就说隋朝是亡于大运河,但是第二句却又说这条大运河至今都还在使用,尤其是用了“赖”这个字,反而表达出了一种这条运河已经是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给人一种称赞这条运河的感觉。这样前后不一致的论调,就是唐朝诗人咏史怀古常用的“翻案法”。

诗歌的第三句“水殿龙舟事”又表明了皮日休对隋炀帝的批判痛斥是十分明显的。第四句又将大禹治水的功绩拿出来与隋炀帝开凿运河相比,这样一对比,就显得隋炀帝的罪反而坐实了。因为大禹治水是亲自带领百姓们在各地,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世人所称赞。而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也只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已,与大禹是无法相比的。

当时,皮日休身处的时期已经是唐朝快要亡国的时候,与隋炀帝时期的情形十分相似。但是当时唐朝人似乎已经忘记了隋朝被灭的教训,而皮日休在这个时候写了一首这样的诗,意味深长。

皮日休的诗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所有的诗中,《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这首诗是数一数二的佳作。这首皮日休的诗从字面上的意思看,我们就可以知道,主要讲的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时在天竺寺所发生、所看到的事。

皮日休画像

皮日休画像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原文: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整首诗描写了中秋节当天一个美丽的夜晚。诗人站在大殿前,看见院子里有许多的桂花树,风轻轻吹过,零落的桂花像一颗一颗的玉珠从月亮上慢慢的散落下来。于是上前,将它们一一地捡起来后,惊奇地发现桂花上竟然还残留着刚刚凝结成的露水。

这样一首描写了一个美丽的场景的一首诗竟然是出自一个诗人皮日休的笔下,似乎有些让人难以理解。皮日休早些年所作的诗一般都是现实主义,注重描写百姓疾苦,很少有这样一篇让人读完神清气爽的诗。但是,我们只要稍稍联系一下当时皮日休作这首诗时的背景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当时是皮日休考上进士后的第二年,而此时也正在东游之中,所以整个人理所当然的放松,全身心的融入到了风景中,这样才会做出一首如此有意境的诗。

这是一首描写桂花随风飘落下来的风景诗,但是有些人却认为诗名中的“桂子”指的不是桂花,而是实实在在的桂子。他们认为如果是桂花,那么诗中的最后一句中嫦娥并不需要用“掷”这个字。但其实这些都只是后人的猜测,至于到底是什么东西,现在我们也无法得知。

皮日休的诗介绍

皮日休是晚唐时期的一位诗人,他的诗在诗文最鼎盛的唐朝可能算不上什么。但是皮日休的诗却有一种独属于他自己的风格,所以他也算得上是开辟了一种新的诗风。目前我国众多史学家对于皮日休的研究都在生卒、死因、等方面,对于皮日休的诗研究力度还是相对比较薄弱的。

皮日休画像

皮日休画像

皮日休的诗在唐宋两个时代是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皮日休的诗前期是继承了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风格,注重写实,着重描写民间百姓疾苦。后期则是偏向贾岛、姚合等人的风格,开始着重描写避世心理与淡漠情思。与晚唐诗盛行的温庭筠、李商隐等人的诗的风格大不相同,到是与后来宋代的诗文有些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