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日休的诗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的诗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所有的诗中,《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这首诗是数一数二的佳作。这首皮日休的诗从字面上的意思看,我们就可以知道,主要讲的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时在天竺寺所发生、所看到的事。

皮日休画像

皮日休画像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原文: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整首诗描写了中秋节当天一个美丽的夜晚。诗人站在大殿前,看见院子里有许多的桂花树,风轻轻吹过,零落的桂花像一颗一颗的玉珠从月亮上慢慢的散落下来。于是上前,将它们一一地捡起来后,惊奇地发现桂花上竟然还残留着刚刚凝结成的露水。

这样一首描写了一个美丽的场景的一首诗竟然是出自一个诗人皮日休的笔下,似乎有些让人难以理解。皮日休早些年所作的诗一般都是现实主义,注重描写百姓疾苦,很少有这样一篇让人读完神清气爽的诗。但是,我们只要稍稍联系一下当时皮日休作这首诗时的背景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当时是皮日休考上进士后的第二年,而此时也正在东游之中,所以整个人理所当然的放松,全身心的融入到了风景中,这样才会做出一首如此有意境的诗。

这是一首描写桂花随风飘落下来的风景诗,但是有些人却认为诗名中的“桂子”指的不是桂花,而是实实在在的桂子。他们认为如果是桂花,那么诗中的最后一句中嫦娥并不需要用“掷”这个字。但其实这些都只是后人的猜测,至于到底是什么东西,现在我们也无法得知。

皮日休的牡丹赏析

每一位诗人总有自己最偏爱的一种花,犹如陶渊明偏爱菊,林逋深爱梅,而皮日休则是牡丹的超级粉丝。牡丹作为花中之王,被人喜欢也是应该的。在中国那么多年的历史中,喜欢牡丹的诗人不在少数,尤以唐代居多。

皮日休牡丹画像

皮日休牡丹画像

而唐代最有名的当属刘禹锡的《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可是就算刘禹锡的这首牡丹有名,但也比不过皮日休对牡丹的喜爱。

皮日休《牡丹》原文: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牡丹被当作百花之王,其实是从皮日休这里传出去的。在这之前,就算有许许多多的爱牡丹之人,但也没有胆量就如此直接的将牡丹称为百花之王。当“佳名唤作百花王”这句诗被传开之后,大家竟然也没有反驳,就这样,牡丹花中之王的称号就算被认可了。

皮日休的这首《牡丹》读起来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这与他继承了元稹、白居易流派的诗风有很大的关系。这首《牡丹》的前两句先是对牡丹进行最直观的外貌描写,然后用一句话奠定了牡丹百花之王的地位。三四句则是采用了对仗的手法,“无双”和“第一”这两个词都很明显的显示出了牡丹的独一无二,无人能比。

皮日休先是称赞牡丹为花中之王,后又用“无双”等词,来突出牡丹绝代芳华的特点。完全表现出了自己是一个喜爱牡丹喜爱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也成功的超越了所有前人对牡丹的喜爱之情。

晚唐诗人皮日休的简介

皮日休,字逸少,后来改成袭美。约公元838年出生于湖北天门。晚唐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与同为晚唐时期的文学家、农学家陆龟蒙交好,世称“皮陆”。皮日休曾经在鹿门山住过,于是自号鹿门子。在《唐才子传·皮日休》中指出:“(皮日休)性嗜酒,癖诗,号醉吟先生,又自称醉士。”

皮日休画像

皮日休画像

皮日休也是一位贫苦家庭出生的孩子。所以从小就立志于功名,并四处游历。公元866年,入京考进士,但是很可惜的没有成功。于是他就离开京城,去了寿州。待在寿州的这一年,皮日休还将自己所作的诗编成了一本诗文集,名字叫做《皮子文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