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显示了他对于桃花源的向往,而他的桃花源社会也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后世中有不少文人学者对陶渊明提出的桃花源社会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对此种社会的向往与歌颂。就例如著名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经用自己的作品对那般安定和谐的桃花源社会表示赞赏,而对与之相反的现实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与感慨。
陶渊明在给后世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他那舍弃所有归隐山林,逃避现实的态度也给后世之人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后世中颇为有名的诗人白居易曾在晚年退隐山林,而在那期间他非常喜爱陶渊明以及他的诗歌,但实际上那只是他在超脱世俗的陶渊明那寻求精神上的安慰罢了。
诗人陶渊明最后是怎么死的
陶渊明是在饥饿病痛中去世的。晚年生活贫困,夏季挨饿,冬季受冷,年迈的身体经受不住这等折磨,被疾病缠身。病重之际还为自己写下《拟挽歌辞》,以示自己看淡了生死之命。不久就病死了。
陶渊明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回归田园生活。回到了家乡,陶渊明与妻子翟氏一直过着自耕自给的安适生活。刚回到家乡是,两人生活还算富余,悠然自在,还在屋子旁种了大片大片的菊花。陶渊明每日坐在成片的菊花旁,欣赏着菊花的绽放,喝着小酒,再昏昏然沉睡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他的生活写照。
好景不长,陶渊明居住的地方发生了失火事件,家里被烧得一塌糊涂。陶渊明只好拖家带口迁移到栗里。因原先的家产都被烧尽了,陶渊明在栗里生活得十分困难,只能靠种田勉强度日。遇到丰收季节还好,一家人可以吃饱喝足;遇到水旱灾害,收入减半甚至颗粒无收,这一年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陶渊明沦落到如此境地,好友劝他重返仕途,陶渊明宁死不肯。随着年纪的增长,陶渊明无力耕种,生活愈加的困难。有些朋友看他可怜,就送钱救济他。家里实在揭不开锅的时候,他也会上门去借钱。这样贫困的日子让他饥寒交迫,疾病缠身,几度躺在床上起不了身。不久,就染上了重病。
427年,陶渊明病死在家中。死后安葬在陶家墓地。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是什么样的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过得十分的自由自在与悠闲。细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我们可以看到诗中有田园、美景与薄酒,这便是他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他悠闲自得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陶渊明
陶渊明,被誉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创作了大量的田园作品诗。这些作品的源泉均来自于他安适闲逸的隐居生活和追求淳朴自在的人生态度。
十多年来漂泊的宦官生涯让陶渊明心生厌恶,特别是程氏妹的去世,令他恍然醒悟。他著作的《归去来兮辞》道出了自己的宣言,表明自己坚持辞官、回归田园生活的立场。陶渊明正式的归隐田园生活之旅便由此辞赋开始了。在重返田园生活之后,更是强调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远离了仕途的纷扰,回归了闲适的田园生活,陶渊明就像一只在落日夕阳下归巢的鸟儿,自由自在的飞翔,没有尘世的束缚和羁绊。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中,开始了自己悠然自乐的田园生活。守着几亩田地,晨兴而起,日落而归。闲情之际,在院子旁种下一片菊花,农作休闲两不误。待到菊花烂漫时,忙完田间农事,徜徉于花田间,正欲“采菊东篱下”,忽得“悠然见南山”。看着远处的南山,陶渊明心中散发无限的感慨,小憩在菊花旁饮酌几杯薄酒,伴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轻叹,遁入到浑然忘我的境界。
即使后来家境贫困,他仍能诗意的面对生活,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
陶渊明辞赋欣赏
陶渊明辞赋现存的仅有三篇,收录在《陶渊明集》中。这三篇辞赋分别是《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及《闲情赋》。虽然陶渊明辞赋只有三篇,可是这三篇却集中的体现了陶渊明的思想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