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常把他和弟弟曹植相比,认为他的诗歌比较清丽婉约,而曹植的用词文采卓绝,多有气势河山之气,相比之下立显高低,加之曹植七步之诗的故事,多同情曹植,而忽略了曹丕的诗歌才华。曹丕是一位追求客观的诗人,并没有像其它诗人一样凭空堆砌各种情感,而是实事求是,用平常之物加以描述,情境自然生成。曹丕诗歌宛如平常语却清婉缠绵,偏向女性阴柔之风,而曹植则气势宏浑,文质高超。这里说明曹丕的诗词并非是那种具有天才的高傲,而是平常心倾诉更加贴近读者,更容易细腻的触发人心。
曹丕诗词多以生命本体客观之物为载体,如写树写秋天,写离别写战争。细数平常之物凡人之思,来倾诉自己心里的情思,通俗点魏文帝曹丕更像是我们现在说的文青。
作为一个统治者,眼界里却容着这些平常百姓所思所苦,可见他对下层的体察和同情。从这一方面,显示出曹丕诗歌的伟大。
曹丕曹植相煎何太急的典故
同父异母的曹丕与曹植,为了获得曹操的认同,互相竞争,因此失去了兄弟之间的血脉亲情。他们各自聚集了文人谋士,为自己谋划策略,为争取曹操死后的继承权而彼此斗争。
曹植画像
两人个性不同各有优劣。在文学造诣上,曹操气魄昂然,曹丕却文风婉约,字里行间始终带有一丝公子哥作派,曹植则文采过人,字词透露着壮志报国的傲骨。文才上曹丕始终比曹植略差一点。建安十五年,曹操带领子臣们游玩铜雀台。心情一高兴叫曹丕曹植各自写文助兴,曹植文思敏捷,挥笔而就,所写之文为臣子里最优秀的。曹操很是为之骄傲,想好好栽培曹植,希望他除了能写诗作赋之外还能具备治国才能。因此曹植被封为平原侯,赐予招纳人才的资格。曹丕则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虽然没有被封爵位,可是却因此进入朝政,由此积累了治理国家的经验。
杨修、丁仪是曹植的拥护者。然而曹植等人始终缺乏政治斗争经验,不善权谋,没有到达政治家的高度。曹植在为人处世方面任性为之,不加约束。接待邯郸淳时竟然顾着梳洗,轻慢他,乘公车又不守规定,只为好奇,故意从禁令的司马门出宫,行天子礼,虽然是无意为之却仍然胆大妄为。曹操因此大怒,斩杀公车使,对曹植也心存不满。曹植团队中的杨修也恃才傲物,作风得罪曹操。在这场夺位之争中,暴露了曹植不善权术的性格缺点,说明他不具备政治家的能力。
曹丕颇有心计权谋,得到了贾诩,司马懿和吴质的支持。自身性格又善于矫饰;为了权力能够隐忍而不择手段。曹丕处心积虑,最终得到了曹操的继承权。
曹操死后,曹丕心狠手辣,意欲杀害曹植,当面逼迫曹植七步之内作诗,否则处死。所幸曹植聪颖,立马就写下一首暗讽曹丕残害手足的诗歌: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就是历史上流传的著名的相煎何太急的故事。
曹丕名字的读音是什么
曹丕这两个字算是常见字,cao (第二声)曹pi (第一声)丕,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差错。但凡事总有意外,以前的一个同事就总是一口一个曹pei地叫着,虽然觉着奇怪,但满屋子也没有人去纠正。
曹丕画像
有一次在休息室,不记得因为什么原因讨论起曹操、曹丕、曹植了,两个同时讨论的十分激动,这两个人中就有那个一直管曹丕叫曹pei的同事。他认为三曹七子中曹丕和曹植根本就是凑数的,文学上的造诣根本就不能和其他人比。
两个人的一段争辩,同样一个高频出现的人名竟然读音不一样。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就有注意到他的那个发音,但是后面竟然也就听不出来了。他在观点上十分偏激,但是口才好,逻辑思维相当缜密,竟然也听的入神。
如今再回过头来想一想,不管是pi还是pei,不管是对还是错,这点小瑕疵在某些人身上根本就算不得什么。或者说,如果这个同事将来成了某一行业大佬,指不定说多了,曹pi就变成了曹pei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