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发生背景介绍(2)

廉颇以为蔺相如怕自己,蔺相如的门人也以为蔺相如是怕廉颇的。后来蔺相如对自己的门人说自己不是怕廉颇,自己是怕如果和廉颇闹翻了势必会给秦国以可乘之机,对赵国安危不利。所以才一直忍让廉颇。廉颇知道后,发现自己的愚蠢,敬佩蔺相如的大度和远见,于是负荆请罪。最终二人成为好朋友,一同为国家效力。

典故将相和中的将指谁

将相和是一个关于战国时期赵国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蔺相如是赵国的丞相,那将相和的将自然指的是赵国的战国四大名将廉颇大将军。

廉颇

廉颇

战国时期,齐国和秦国分别为东西方的兵强马壮之国。秦国的秦始皇一直想统一六国,扩大自己的势力,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韩国和赵国。秦始皇多次出兵攻打赵国,赵国大将军廉颇率领赵军每每挫败秦军,使得秦国只能更改战略方案。秦国和赵国于公元前285年讲和。公元前283年,秦国和韩燕魏赵组成盟军去攻打齐国,廉颇就是在那一战中扬威立功,名声大噪。廉颇班师后,被赵王拜为上卿。同年赵王得和氏璧,秦国提出以十五城池换和氏璧,赵国派经缪贤向惠文王荐举的舍人蔺相如去秦国和秦王谈判。蔺相如最终不辱使命,完璧归赵。而后蔺相如又在赵王与秦王的渑池之会中凭借自己的大智大勇立下大功,赵王回国后立即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略高廉颇。廉颇是个习武之人,心中对蔺相如不服气自然是要发泄出来的。便处处与蔺相如争高下,四处扬言要给蔺相如难堪。蔺相如的宽容和长远之见,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立马登门负荆请罪。

廉颇作为一个大将军,为人勇猛善战,有胆有识。作为一个赵国的臣子忠心报国,知错就改,真诚豪爽,和蔺相如一起保卫赵国。是个名副其实的大丈夫。

将相和图片大全

将相和主要讲述了三个故事,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将相和的图片大多是以负荆请罪为主题的。图片上就是廉颇背着荆条跪拜在蔺相如面前,蔺相如躬身托起廉颇时的形态。

将相和

将相和

负荆请罪说的是战国时期,赵王偶然得到一个珍贵的玉器,是中国历史上很出名的玉器“和氏璧”。被秦国的秦始皇知道后,秦始皇想占占赵王的便宜,便让人到赵国和赵王说,要用咸阳,渔阳,大泽乡,函谷关,上谷,辽西,长安,北平,黔中,蜀郡,雁门,云中,辽东,北地,这十五个城池来和赵王交换和氏璧。赵王知道这是秦王的阴谋,但是自己也不敢公然拒绝秦始皇,给秦国发兵赵国的理由,一筹莫展之际,赵国缪贤向赵王推荐自己的舍人蔺相如替赵王出使秦国。蔺相如向赵王保证一定完璧归赵。最终,蔺相如果然不辱使命,将和氏璧带回赵国。

而后又陪同赵王参加秦王的渑池之约,最终也让赵王全身而退。赵王回国后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比赵国大将军廉颇的还高些,廉颇心生不满,很是看不起蔺相如,便说要给蔺相如难堪。蔺相如却常常躲避廉颇,处处忍让廉颇。蔺相如的门人都以为蔺相如惧怕廉颇,蔺相如告诉门人自己是为了国家的安危着想,不能和廉颇有矛盾,廉颇将军是国家的军事。否则会给秦国可乘之机。当廉颇听说蔺相如的话后,廉颇对自己的鲁莽和愚见很是羞愧,于是便背了根荆条,跪在蔺相如的府邸外,让蔺相如惩罚自己,希望得到蔺相如的原谅。蔺相如当然原谅了廉颇并且和他成为了至交。

将相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将相和》出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包括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

将相和的内容

将相和的内容

战国时,秦始皇听说赵国有一块绝世宝玉“和氏璧”,很想得到它,便派使者去和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城池何来换赵王的和氏璧,赵王直接拒绝担心秦王会以此为由发兵赵国祸及百姓,赵王夜不能寐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候,蔺相如毛遂自荐出使秦国并且让赵王放心,他一定会将和氏璧带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