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楚七国之乱
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是以汉景帝意欲削弱汉初封下的诸侯国的实力为起因的一次叛乱。七国以吴王刘濞和楚王刘戊为首,以吴楚两国的军队为主力西进逼犯长安,最后在梁国境内被周亚夫率领的汉军和梁国的军队合击打败了。其实这次的叛乱的失败,离不开吴楚联军所做出的两次重大的战略失误。
刘濞画像
第一就是在起兵之初,因为吴王父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错过了一次绝佳的机会。吴军帐下的大将军田禄伯曾提建议,认为将所有大军联合成为一支庞大的军队会有两点劣势。一是庞大的军队行军缓慢,不利于战事的发展,这样会让敌军有足够的时间增援。二是倘若兵分两路,一路西进,另一路入武关在关中会师,能加大战争胜利的把握。但是遭到反对,认为这样可能会有叛乱的危险。如果吴王采纳了意见,那么另一支军队极有可能同周亚夫与会绕后的军队相遇,战事也极有可能改写。
第二个就是吴楚联军在梁国境内遇到顽强抵抗的时候,一位姓恒的将军建议扬长避短。不在梁国浪费时间,而是率大军直取洛阳,稳定关中,即便不能拿下长安,也能定下天下大势。然而众人认为恒将军年少无知,没有经验,所以也未采纳。最后,他们在梁国僵持的时间里,周亚夫有了充足的时间绕后截断粮草,进而一举击败叛军。
吴楚七国之乱,虽然起初胜在了早先有所预谋和声势浩大的军队上,但是最后还是输在了没有长远的战略目光上。
七国之乱地图
七国之乱指的是在西汉时期,由刘邦的侄子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联合叛乱。那么七国之乱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是一张七国之乱地图。
七国之乱地图
从上面这张七国之乱地图中,就能非常清晰地看出当时的战况:叛乱的诸侯国分别是吴国、楚国、赵国、胶西国、胶东国、菑川国、济南国,那么为什么这六个诸侯国会叛乱呢?
原来是因为汉景帝在位的时候,当时身为御史大夫的晁错向汉景帝上奏了一本《削藩策》,主要的内容便是要将诸侯王的势力削弱以进一步地加强中央集权。而汉景帝也采纳了晁错的这个建议,将楚国、赵国等诸侯国的封地收回。吴王为了自己的封地不被削减,便与楚王、赵王、济南王、淄川王、胶西王和胶东王一同发起了叛乱。
吴王是这一次叛乱的主使,是这一次叛乱的主力军。他对外宣称发兵五十万,但是实际上的兵力只有二十万。在七国的联合之下,叛军势如破竹,很快便打到了河南的东部,他们要求汉景帝清除佞臣,将晁错处死,而汉景帝因为叛军的力量而深感担忧,最终在袁盎的建议下将晁错处死了。
在晁错死后,汉景帝便要求叛军退兵,但是叛乱军并没有因为汉景帝达到了他们的要求而有丝毫退兵的意思,甚至声明要夺取帝位。在叛军一路进攻到梁国的时候,因为梁王的阻拦而不能继续前进。而这时候的汉景帝终于下定决心要将这场叛乱平定下来,他命令太尉周亚夫和大将军窦婴带领军团去镇压叛乱。
在周亚夫和窦婴的镇压过程中,切断了叛军的粮草来源,在三个月之后终于将叛军攻破。吴王在预见大事不妙之后便逃到了东越,而东越的诸位诸侯王因为叛乱失败便将怂恿他们叛乱的吴王杀死,然后畏罪自杀,七国之乱就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