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纪念馆
淮海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中十分关键的一仗,解放军最后取得了胜利,推动了国内解放的进程。因此,在战役中心的江苏省徐州市,现在有着一座淮海战役纪念馆。
淮海战役纪念馆
这座纪念馆,是国务院1959年决定建立的,同时决定的还有一座纪念塔,第二年奠基,五年后建成并对外开放,而纪念馆的标志就是当时由战役的主要指挥之一的陈毅题写。纪念馆位于纪念塔的东南处,而现在周围又陆续建成了总前委群雕、碑林等建筑,一起组成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
纪念馆的建筑面积接近4000平方米,琉璃瓦的馆顶,庑殿重檐的门廊。而纪念馆的内部主要是六个陈列厅,包括战役厅、支前厅、烈士厅等,六个陈列厅的总面积达到2800平方米。纪念馆主要是展出藏品,文物、照片、绘画等有2000多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记载着31006名烈士名字的英名录。此外那根著名的支前民工唐和恩的竹棍,也收藏在那里。
2007年7月17日,新的纪念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这座新馆比四十年前修建的旧馆要大上许多,建筑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陈列面积也有1.2万平方米。除了藏品的增多,新馆还设立了15个战争场景,包括“围歼黄伯韬”场景、“徐州解放”场景等。此外,在纪念馆中央建立了一个全景画馆,里面展出着一幅2600多平方米的战役全景画。
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
淮海战役,最后是中国共产党以60万战胜了国民党的80万,被斯大林等人都称之为不可思议的奇迹。究其胜利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军在战略战术等方面的失败,而共军有着许多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支前民工照片
首先,战略和战术上的胜利。淮海战役的设想最早由粟裕提出,毛泽东等中央军委看后同意,不断将其完善并进行部署。从提出到正式发动,中共有着一个多月的时间,虽然这对于一场大规模战役而言并不算长,但相比国军是远远充足的。这也使得解放军在战役的战略和战术等计划上远比国军要成功。
其次,两大野战军的协调配合。淮海战役的规模是巨大的,但只是一支军队是不可能战胜国军几十万人,所以在谋划中就是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的配合作战。之后,中共又组建总前委来进行统筹指挥,更是使得两支队伍可以如臂指使。
然后,人民的强大支援前线。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方面参战的除了正规军还有40万民兵,此外还有五百多万的支前民工。尤其是这些民工,他们不仅负责给军队运送弹药物资和粮食,还帮助运送伤员。因此,淮海战役才被称之为是独轮车推出来的。
最后,地下党员也功不可没。淮海战役中,国军共有五个师起义,一个师投诚。比如在黄维的第12兵团准备突围时,师长廖运周率部起义,使其计划失败,从而被完全合围最后被歼灭。
淮海战役国民党将领
在徐蚌会战即淮海战役中,国民党方面总共先后投入了七个军团和两个绥靖区的兵力,共80万人。而指挥领导这些部队的人都可以说是国民党著名的军事将领,主要有刘峙、杜聿明、黄伯韬、黄维等。
黄维照片
刘峙和杜聿明分别是国民党在这场战役中的总副司令。比起刘峙,蒋介石其实更希望杜聿明做总指挥,但当时他在其他战场作战,所以只能选择前者。刘峙在这战役里的表现极差,布防失误之后又仓皇应战,导致战局对国军非常不利。蒋介石只好调回杜聿明,不过他也没能挽救败局,最后他所率领的部队也被包围,坚决不降下二十几天后被歼灭,自己也被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