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2月12日,国民党海军“黄安”号军舰在青岛胜利起义。这是一场震惊国民党当局的起义,因为这是国民党海军第一艘起义的军舰,而且完好无损地归入人民解放军行列,为国民党海军官兵树起了弃暗投明的一面光辉旗帜。
黄安舰简介
“黄安”舰是一艘日本的护航驱逐舰。1945年下水,排水量810吨,最高航速16.5节,舰员编制126人。二战结束时,盟军将日本联合舰队尚存的131艘中小型军舰分四份,由抽签分配给中、美、英、苏四国作为战争赔偿。
中国获赔7艘驱逐舰、17艘护航驱逐舰、2艘驱潜舰、1艘运输舰和7艘其它舰只总共34艘军舰,总吨位约3.6万吨。
黄安舰起义主要人物合影
“黄安”舰接收时仅有航海和动力设备,没有火炮和其他武器装备。
1947年7月送青岛海军造船所修理并安装武器。整修后被命名为“黄安”号,隶属国民党海军第二军区。
黄安舰起义简介
黄安舰起义目标的确定
1948年底,济南已解放,我军正向青岛外围逼近。当时的中共胶东区委和东海地委统战部、中共青岛市委、胶东军区和东海军分区政治联络部,都不约而同地将策动国民党军舰起义作为削弱其海军力量、瓦解其海上防线的重要突破口。
于是通过各自领导和联系的地下工作者,积极开展物色和组织敌舰起义的秘密工作。不久,便将目标锁定在因有我党多名地下工作人员,统战基础较好的“黄安”舰。
黄安舰领导核心
领导“黄安”舰青岛起义的主要组织者是中尉舰务官鞠庆珍、准尉枪炮军士长王子良、少尉枪炮官刘增厚和上士枪炮班长孙露山,他们当时分别受我党不同的地下组织领导。他们按照上级指示,在扩大组织的过程中,彼此试探表明了各自身份,从而形成了起义的领导核心。
黄安舰起义人物合影
黄安舰起义经过
1948年10月前,中共地下工作人员陆续登上黄安舰。起初,彼此都不了解对方的情况,各自秘密工作着,有的把对方当作争取对象。
1949年1月下旬,黄安舰修理工程接近完工。
2月7日,舰长刘广超通知鞠庆珍上级指示“黄安”舰2月9日离港,到青岛港外锚地待命,让鞠庆珍加紧督办舰务工作,做好出港的准备。鞠庆珍当天就将这一期待已久的起义时机,通知了起义骨干。
2月9日,大修完工的黄安舰奉命离开造船厂码头,驶向小青岛西侧的锚地抛锚待命。
2月10日,王子良、刘增厚离舰,分别向各自的领导陈坤全、张庆颐作了详细的汇报。并确立起义时间为2月12日。
2月12日,舰长刘广超果然回家过节去了。随着天色渐渐变黑,海上刮起了七八级大风,“黄安”舰也在波涛中剧烈晃动。7点钟,起义领导小组作了行动前的最后碰头,进一步明确了分工,并分发了武器。
1949年2月12日,农历乙丑年正月十五晚,黄安舰起义骨干聚集在前舱里举行紧急会议。
约晚8点30分,会议结束。孙露山打开武器箱子,取出18支手枪,分发给起义骨干。王子良把自己的白床单撕成布条作为行动时识别袖标。然后,各就各位,分别行动。
8点50分,鞠庆珍发出起航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