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争层面上,拿破仑作战指挥犯致命错误。其一是未能不失时机的追击普军使得布鲁歇尔的普军有喘息之机。6月16日,拿破仑在利尼附近与普军交战取得小胜,迫使普军撤退,格鲁希受命追击普军,但行动不果决,并且没有选择渡河在前面拦截,而是追随其后,这使布鲁歇尔集团军保存了实力并不受阻拦地与威灵顿会合。二是,作战法军太过分散,临时调遣,致使战机贻误。
拿破仑在欧洲征战多年,军事思想却没有新的发展,联军呢则学会了他的一整套战略战术,它使反法联盟军的指挥艺术和部队战斗力都有很大提高。遭受惨败的布鲁歇尔能在法军追击下以一支小部队牵制敌人,使主力部队快速巧妙的摆脱追击,突然出现在滑铁卢战场就是采用拿破仑的战略。它体现了拿破仑惯用的大部队正确而迅速的运动是确立战役有利形势和确保优势力量的重要手段的战略思想①。威灵顿在交战中深谋远虑,在深刻判断情况的基础上才下定决心,发布行动命令。这位英军统帅能够指挥两支相距甚远的军队在战场上实现联合,在当时确实是一件重大的战略成就。
滑铁卢战役拿破仑的失败是历史的偶然。追击普军时天降大雨影响了行军速度。恶劣的天气(又是大雨又是雾的)拿破仑方面对地形也就没作仔细的侦察和研究,对地形不熟悉。18日那天在他们左方的胡古蒙树林(HOUGOUMENT)内藏着敌方的一良好的防御工事,而他们却没能发现,可见组织侦察的薄弱,对方呢则保持着良好的通信联系;在战役中双方僵持,拿破仑在等格鲁希,威灵顿在等布鲁歇尔,谁先到达就能赢得战争。就这场战争而言是必然的。拿破仑卷土重来建立的“百日王朝”是脆弱的,它必遭覆灭的厄运。之前拿破仑一系列倒退迹象就为它覆灭的结局埋下伏笔:他贪图功名,掌握大权是他的最大动机。在拿破仑称帝后,他统治下的法国虽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但他又逐渐倒退与封建势力勾结,为巩固政权,在打击王党的复辟阴谋的同时谋求与旧贵族的妥协,以便使这些人依附于自己。1808年正式创立帝国贵族,恢复朝仪,宫廷生活异常豪华。拿破仑同奥地利公主结婚更说明他已蜕化的同旧王朝一样了。恩格斯对此评价道:“娶奥国皇帝女儿为妻,和反革命王朝结成同盟……不去消灭旧欧洲的一切迹象……力图在欧洲帝国中取得首屈一指的声誉”,他所作的全是为了自身帝位私利,建立的政权必须在不断的征战胜利的情况下才能维持,一旦失利,贵族大臣们随时就可能背叛不久以前给过谈们特权的那个人,因为他们所处的已不是那个令他们怀念的旧王朝了,拿破仑给的不能满足需要,他们渴望的是那个旧时代!这是它会灭亡的一点原因,还有这么一点:军队、人民对路易十八复辟政权不满,他们或被半薪遣返或被征收什一税等封建租税,比起拿破仑对外战争曾带给他们的荣誉,虽然他专政,虽然他有些倒退的政策,但作为他的人民还是有一定自由的,这里还是一个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的国家。他们更倾向于拿破仑。在得知英雄回到法国,就当然拥立他复位了,可看作一种“两害相较取其轻”或是权衡利弊后的选择吧。然而法国人民向来革命性是很强的,一旦拿破仑的统治让他们不能忍受,还是会起来反抗的。
百日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因此打一场胜仗也不能决定全局,即使滑铁卢战役拿破仑取胜也会有下一次“滑铁卢式的失败”。
实力的差距,战争的性质让这场战役不可避免的组像拿破仑的失败结局。一头雄狮从此倒下。战争具有争霸性,它违背了历史潮流,即使有那么多偶然性,并且也影响到了战事,但历史的必然性还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它和他的失败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