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铁卢战役简介 滑铁卢战役失败的原因(2)

滑铁卢战役失败的原因

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815年滑铁卢一役,让东山再起的拿破仑的政治生涯彻底画上了一个句号。在古战场的那座小山丘上,矗立的那头威武的雄师便是对他制服的纪念,欧洲王室至此才算是松了一口气,重新在这里抬起了高傲的脚步。这场短小、激烈的成为失败代名词的战役,究其结果(拿破仑的失败)是有诸多原因的,不管是拿破仑作战指挥上,还是国内局势都一定程度上影响此战役的走向,而双方实力的差异是他失败的主因,战役的性质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拿破仑发动的战争有保卫和巩固法国大革命胜利成果的进步作用。第七次反法同盟是在维也纳分赃会议上欧洲强国们得知拿破仑登陆法国并被拥立就迅速决定组建的,它是以扑灭法国大革命为目的的,以免这场革命动摇欧洲封建秩序,威胁到各国现政权,他们要彻底打垮在其眼中已成为体现大革命的这个人。滑铁卢战役仍是这种状况下的产物。但拿破仑后期企图称霸欧洲,大肆侵略扩张,穷兵黩武之行径引起国内外人民的普遍不满和反抗,滑铁卢之役有着欧洲被压迫人民摆脱法国统治的性质。因此可以说反法同盟利用人民的力量去和拿破仑应战。战争性质是这般,便注定他的失败结局。如二战中法西斯的失败,以其非正义侵略的的性质,“激起众怒”——全世界期望和平的人们联合起来反抗奴役,轴心国的阴谋家们怎能不遭致最后的失败与惩罚呢。从“百日王朝”建立到滑铁卢战败的历史,说明了一种冒险主义:任何妄图建立世界统治的野心必遭破产⑥。它是一个鲜明的例证。拿破仑遵循十八世纪末叶的革命夺得资产阶级的意志,企图建立法国对全欧洲的统治,发动对外战争等于把人类推入血泊中。欧洲人民掀起了反拿破仑统治的解放战争,战争的性质是“百日王朝”灭亡、滑铁卢战役失败的根本原因。

拿破仑在国外正忙不迭地与敌军交火,而国内“百日王朝”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王党分子利用出版检查制度被废除的机会,在法国兴风作浪。此时的法国仍面临着经济上的危机,拿破仑发动的战争性质改变现在全是为了他自身,人民已是疲惫不堪,并且对征兵产生恐惧。五月底,旺代郡暴动,使拿破仑不得不派拉马格统帅的西路军来镇压叛乱,到6月20日叛乱分子才被击溃。为此牵制了拿破仑3万余人的兵力②,这等于给反法同盟在最后关头帮了大忙。

法国跟欧洲同盟国的实力差距是这次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拿破仑推行霸权主义,使他在一个广大的战场上作战,同封建欧洲(和资本主义的英国)作战,同受压迫的人民作战。欧洲要以铺天盖地之势压倒法国,出动70-80万大军,还有雄厚的后备兵源,乃至英国的一切资源。拿破仑虽也迅速征召和组织了正规军、辅助兵,但军队素质远非昔日可比。征召的士兵没有经过很好的训练,更确切地说是拿破仑来不及给他们很好的训练,又缺乏足够的枪械弹药和马匹,高级将领尤感不足:昔日骁勇善战的元帅马尔蒙业已效忠波旁王朝;马塞纳和蒙塞都已年老力衰;莫蒂埃、朱诺有病在身;缪拉离心背叛;效命与拿破仑的老将只有马拉,其次内伊、苏尔特、勒费弗尔和旺姆等人。恩格斯对拿破仑的失败“完全不是计划本身或执行上的原因,而是政治方面和战略方面的原因。其中主要原因就是联盟国方面在兵力上占巨大优势,一个在四分之一的世纪内连年战争因而力量消耗殆尽的国家,已不可能单独抵抗整个武装起来的世界对他的进攻。④”外国干涉军(普军)经历了那场以沙恩霍斯特为代表的军事改革,对反法同盟军最后胜利作出的贡献也不可忽视。在1806年普鲁士于法国签订了让军队、王权威风扫地的《提尔西特合约》后便开始了这场改革。他们用普遍义务兵役制取代雇佣兵制,建立了以农民为骨干的庞大的资产阶级国民军队。并且他们还在反拿破仑的战争的实践中发展了一系列新的战略战术。其中,军队在向战场开进中集中,使军队更加灵活;1812年颁布实施了新的训练条例:集綫式、纵队、散兵之长,强调以灵活多变的方式压倒优势的火力于进攻前等。重要的是改革家们已认识到:要想驱逐拿破仑,必须广泛发动群众,由克劳塞斯茨为代表的改革派撰写的说明他们政治信仰的《三个信条》指出:“现代战争是全民战争,不是国王打国王,不是一支军队打另一支军队,而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作战,国王和军队都包括在民族之内⑤”⑤。这一系列的改革使军队实力大增并且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集结,加上威灵顿的英荷联军,布鲁歇尔的普军仅驻扎在比利时,这使得“百日王朝”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很多方面考虑的都不够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