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皋之战双方兵力对比 成皋之战的意义是什么(3)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战役中,刘邦在兵力不占优势,且先失军事重地成皋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后勤补给优势,并派出奇兵在汜水与曹咎所率的楚军展开决战,一举击溃楚军,顺利收复成皋,取得了楚汉成皋之战的最终胜利。此一战亦为楚汉争霸刘邦的最终获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记载,楚汉成皋之战始于公元前204年5月,一度被楚军追击的刘邦仓皇从荥阳围城中逃出,先后至成皋、函谷关征集兵力,并派人说服项羽麾下悍将英布叛楚附汉。

项羽闻讯后引兵前来,凭借兵力优势先行击退彭越大军,占领成皋。自知实力不如楚军的刘邦不敢正面应战,只得先从北门撤出,北渡黄河至修武,打算重整旗鼓。

不久,刘邦收编了韩信、张耳的军队,顿时实力大增。于是,汉军一边固守修武,一边与彭越大军联合攻击楚军,一举攻下梁地十余座城池,这样一来,战略形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反转,楚军一下子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时至九月,项羽率军反攻梁地,亲命大司马曹咎固守成皋,并嘱咐他审时度势,不要轻易与汉军交战,因此,当汉军主动前来挑战时,曹咎按兵不动。奈何刘邦一早洞悉了曹咎急躁的脾气,遂命汉军将士日夜在楚营外叫骂挑衅,一连五六日,终使得曹咎怒不可遏,遂率部渡汜水应战。

然而当楚军半渡之时,汉军发动突袭,楚军猝不及防,伤亡惨重。曹咎兵败自杀。至此,汉军重新占领成皋,一时间,城头变幻大王旗,这便是楚汉成皋之战的始末。

成皋之战背景

史书之上,对楚汉争霸过程中的一场重要战役——成皋之战背景曾有过详尽的描述。

成皋之战背景

成皋之战背景

成皋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05年至公元前203年,是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围绕战略要地成皋展开的一场旷日持久的争夺战。由于此一战关乎楚汉兴亡,同时,它又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因此,即使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成皋之战中所折射出来的政治理论及战略思想,依然能引起后人极大地探索兴趣,而成皋之战的背景,也屡屡被人们所提及。

从历史角度上分析,成皋之战发生在秦朝末年,先秦政权已然瓦解,政治形势陡然发生急剧改变。此时,两位农民起义军的首领,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天下的统治权而展开了长期的较量,这便是成皋之战的历史背景。

成皋之战最初,尽管刘邦兵力上一度处于劣势,在正面战场上吃了败仗,致使家人被楚军所俘,然而刘邦并未因此而一蹶不振。凭借其卓越的政治眼光,他很快看到了扭转乾坤的机遇。

首先楚军内部矛盾重重,将帅之间多有不和,战略调度上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其次,项羽占领成皋之后,因受彭越残部多方袭扰,后勤补给亦出现困难,此时,汉军若能稍作休整,同时争取人心,重用猛将,并用计策反楚将中有“亲汉”之心的将领,定能克敌制胜。

于是,刘邦依张良之计,游说楚将英布反水,同时联络韩信、彭越等部再战成皋,终在汜水一战中大破曹咎所率领的楚军,赢得了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