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两次护法运动所产生的影响(3)

护法运动评价

护法运动又称“护法战争”,是指1917年7月至1918年5月间,孙中山领导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其主旨在于反对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一场轰轰烈烈的护法运动最终在西南军阀与直系军阀的各怀鬼胎中宣告破产,然而后人对护法运动评价依然非常高,称它为中国近代“拯救民主制度的一场圣战”。

护法运动图

护法运动图

有关护法运动的评价,其实还有不少,那究竟有哪些护法运动评价呢?

首先,历史将护法运动评价为近代中国史上的一场以资产阶级民主力量对抗封建军阀独裁统治的革命运动。

1917年7月,孙中山南下广州亲自领导护法运动。在广东各界欢迎会上,孙中山指出“假共和之祸尤甚于真复辟”,只有打倒假共和,才能“得真共和之建设”。孙中山的倡议得到了在场许多民主人士的响应,也就是从这一阶段开始,北洋政府以“共和”为名,行“复辟”为实的行径,才昭然于天下,因而护法运动对北洋政府帝国主义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露,这是人们对护法运动的评价之一。

其次,护法运动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联合军阀势力进行革命运动的一次大胆尝试。

虽然,护法运动最终没有成功,但通过这次尝试也从中总结出了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仅仅依靠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无法与强大的国内军阀势力对抗,因而想要拯救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还需要探索新的出路。

护法运动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护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两次著名的内战,都是反对封建独裁的一场民主主义革命战争。但是两者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护法运动领导人孙中山的画像

护法运动领导人孙中山的画像

护法运动发生在护国运动之后。护国运动发生在1915年,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后,企图在中国推行君主立宪制,从而在12月12日在北京宣布称帝,改次年的年号为“洪宪”。护国运动由云南军阀蔡锷、唐继尧等人首义,发动了一场反对帝制的战争,先后贵州、广西、广东等省相继宣告独立。最终打败了窃国大盗袁世凯,保卫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可谓是再造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