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战争不败而败
在清朝末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紧接着各国列强发现了中国这一片“肥肉”都想来分一口,法国也不例外,向中国发起战争。人们在形容一场战争时或用失败或用胜利,但在形容这场战争时却都说中法战争不败而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中法战争形势图
1885年,法国看到其他列强在中国纷纷获得利益,自己也十分不甘心,终于开始向中国发动战争。与法国军队对阵的是由老将冯子材带领的军队,在对战的过程中他们表现的很勇猛,战事也十分的激烈,在几经反复之后终于成功镇守了镇南关。不仅如此,他们还继续南下收复了之前已经被法国攻占的地方。在就在中国的军队一次次获得胜利,士气高涨的时候,清政府却突然下了一条命令,全面停战,不允许进行任何的反抗,更甚的是在之后的谈判中还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法国虽然在战场上没有取得胜利,却在谈判中得到了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没有失败却以失败来告终,这也就是中法战争不败而败说法的来由。
那么隐藏在中法战争不败而败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当时,清政府已经经历了多次战争,而且每次都失败,和外国签订了很多的条款。清政府这一次想要借这次胜利作为一个筹码和对方进行谈判,进行求和。再加上当时列强纷纷占领中国,他们不希望清政府赢,不希望清政府威胁到他们的利益,所以也纷纷向清政府施加压力,不能承认自己的胜利。面对重重的压力和清政府当时人员的胆小怕事,最终本属于自己的胜利智能让与了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