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护送援军登陆并抢夺黄海海域的控制权,所以清军当时集中在威海至大同江口一带巡查。8月因为日本海军步步紧逼威海,光绪皇帝责难于北洋提督丁汝昌,迫于皇帝的愤怒和社会舆论压力,同年9月丁汝昌指挥北洋十二艘主力舰船开向鸭绿江口的大东沟,以便顺利护送陆军登陆。与北洋水师的保护战略相反的是,日本海军在开战前就已经制定了夺取制海权的计划,并于北洋水师出发后第二日逼近鸭绿江,寻找目标与北洋水师决战。 大东沟海战背景最后强调了当时清军海军里面属北洋水师实力最强盛,除此之外的福建、南洋和广东三支舰队在此战中几乎无作为,眼睁睁看着北洋水师灭亡。
大东沟海战的影响
大东沟海战的影响对日本方面主要体现在:日军在此次海战中指挥有方,战术运用灵活,充分发挥了其舰队射程快和航速高的优势,始终掌握着战役的主动权,并且损伤相对中方较少,自此之后黄海海域的控制权也被日本所掌控。
大东沟海战旧照
大东沟海战的影响对中国方面主要体现在:因为战场指挥频频失误,以及采用了不利于作战的战法,致使其在作战后不久便失去了控制权,海军及舰船的损失较为惨重。但是中国广大爱国将士在此战中表现出了不畏强权、顽强抗敌的英勇精神,表现了中华民族不惧侵犯、誓死反抗的民族气概,他们的爱国精神值得后人学习与铭记。此后中国失去黄海制海权,这也是甲午战争中不利于中国取胜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大东沟海战的影响对海域作战方面体现在:这次海战中中日双方所采取的作战战术及现场指挥,都对世界海军的海战理论及作战装备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此战中可以看出铁甲舰依然是海上战争中不可缺少的主力舰,北洋舰队虽然在火炮口径方面占据优势但其射程较短,而日军的中口径速射炮弥补了大口径火炮的缺点,所以各国海军在日后的战舰设计中,都开始着重提高大口径火炮的射程,并加强中口径速射炮的火力。而且从中日双方采用的的不同作战阵列及最终成败得出,海上战役中纵向阵列比横向阵列更能将火力发挥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