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灭夏之战简介 消除隐患达到统一

明灭夏之战简介

明灭夏之战简介上提到明灭夏之战发生在公元1371年的正月到八月,这是明朝的统一战争中,明朝消灭四川明升夏政权的一场战争。参战方分别是明朝和蜀夏,这场战争最后以明朝获胜结束。

明灭夏之战战略图

明灭夏之战战略图

当时明朝已经是基本统一了全国,只有北方塞外还有一些残余势力,南方还有还有个四川的夏政权和云南的故元梁政权。洪武三年,明朝的军队北征沙漠,渐渐稳定了北方的形势,紧接着明朝就有意消灭四川夏政权。

洪武四年正月,明指挥南北两路大军进击四川。南路是以中山侯汤和为首的军队,北路是以颍川侯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的军队。明军的粮草是由当时的卫国公邓愈负责,保证全军的后勤供应。

面对准备充分的明军,夏政权内部出现了两种意见,有的主张死战,有的主张投降,最后明升决定要死战。夏政权当时一面派遣使者和隋朝修好,一面派重兵把手重要的关口,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只是为了拖延时间,让自己做好充足的准备去迎战明朝。

明军当时为了激励将士,用木牌写下了攻下阶州、文州、绵州的日期,这大大鼓舞了士气,同时也给夏政权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初五,朱元璋得到前线消息,专门下诏责怪汤和,让他积极配合北路军。六月十五日,明军进军成都,七月初十打到夏政权城下,夏守将体力不支纷纷投降。八月二十日,傅友德擒获吴友仁。

明灭夏之战的结果

明朝时全国基本被统一,但仍北方有塞外元朝的残余势力在骚动,南方也有云南故元梁王政权和四川夏政权。

明灭夏之战图

明灭夏之战图

洪武三年时,明军北征沙漠,稳定了北方的形势,于是出兵讨伐四川夏政权的时机也就成熟了,明朝朝廷开始部署灭夏的战略和进军四川夏的路线。洪武四年正月,明朝分为南北俩路大军进军四川。北路以颍川侯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顾时为左副将军并且由何文辉等率河南、陕西步骑从秦、陇向成都进军;南路以中山侯汤和为征西将军,江夏侯周德兴、德庆后廖永忠为左右副将军,并且命令营阳侯杨璟、都督佥事叶升等率京卫、荆、湘舟师从瞿塘向重庆进军。同时,卫国公邓愈往襄阳训练军马,押送粮饷,以此来保障征夏军队的后勤可以万无一失。明朝进军夏的战略严密性、全面性也可预见明灭夏之战的结果。

夏政权的国君臣民在面对明军压境,他们战斗还是投降拿不定主意。在太尉吴友仁的主战建议下,夏政权一方面对明遣使表示示好,来争取备战的时间;另一方面派邹兴、莫仁寿、丞相戴寿等人用铁索横断瞿塘峡峡口,并派重兵扼守。

闰三月,明南路军攻取瞿塘未果,在归州整顿军队三个月,都无法前进。四月,明北路军连续攻克阶州、文州、江油等地,直向汉州挺进。北路军为了激励南路军并且瓦解夏军的斗志,用木牌写下攻克阶州、文州、绵州的日期,投下汉江顺流而下,来告知汤和。夏军知道了这个消息后,戴寿等人带兵去瞿塘支援,都被明军给打败了,减轻南路军的压力。六月初一,北路军攻克汉州,兵临成都。初五时,朱元璋让汤和进军严格配合北路军,后北路军获捷报,于是南路军带兵挺进。初十,廖永忠带领军队突破了瞿塘天险。次日,汤和军队到达,汤和、廖永忠各带兵马,进军重庆。十八日,廖永忠抵达铜锣峡,二十二日,汤和抵达重庆,夏国君投降,夏政权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