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真相
淮海战役在大多数史料或者教科书上的记载中,最后是解放军以60万的兵力战胜了国民党80万的兵力。按照这个说法的话,中共是以少胜多的奇迹,但是不少人的研究中真相并非如此。
总前委塑像
排除部分污蔑扑脏水的人的说法,比较可信的观点是,就正规军的数量而言,国军并不比共军多,甚至比对方少。因为解放军除了参战的60万正规军还有40万的民兵,此外还有整整543万的支前民工,而他们承担了80%的粮草弹药和装备的运送,此外,护送伤员的担架也是他们负责的。由此可见,共军的后勤工作几乎都是民工完成的,军队的组成肯定都是正规军。而国军方面,有不少兵力是后来增援的,而且除了七大兵团还有两个是绥靖区,其中一个更是大部分起义。此外,其中有些部队是临时编成战斗力很低,甚至有些空番号,可见80万的国军水分不少。
另外,关于淮海战役还有一个真相,那就是中共方面作为指挥的总前委只是名义上,其实并没有指挥。理由有几点,第一是在筹划阶段并没有计划成立总前委;第二是陈毅与邓小平的统一指挥并没有真正实施;第三是总前委成立于开战后十天,十分滞后;第四是总前委的成员构成以中野为主,对指挥主力的华野不利;第四是总前委只开过一次全体会议而且与战役无关。由此可见,总前委的组建,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指挥,而在于协调两大野战军。
淮海战役地点
淮海战役的规模很大,国共双方投入的兵力高达160万人。因此,它的战场也很大,主要是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
淮海战役地图
因为之前中共方面攻下了国民党重兵设防的济南,挫败了对方的重点防御计划。就像国外媒体评论的,自此以后,中共已经占据了对战争的自主权。因此,淮海战役是由中共方面策划和部署的,而战役地点期初也是由他们的选择。
粟裕是最早提出淮海战役建议的人,在他的设想里,战场只限于两淮和海州地区,也就是现在江苏省的淮安市到连云港市。两者是临近的两座城市,可见在最早的设想里战场是并不大的,所以被称为“小淮海”。
可是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在战前中央军委商讨后的计划中,淮海战役的规模就已经越来越大。这主要是因为国民党方面的部署,他们把优势兵力集中在了徐州和蚌埠之间的津浦铁路线两侧进行战略防御。于是中共也把战役的中心计划在了徐州,从最开始的为夺取徐州做好准备,变成了围攻徐州。因为要实现围攻,解放军就需要从四面八方地推进,所以战场越拉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