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夷陵之战
夷陵这战作为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之后发生,是蜀汉国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三国鼎立的局面成形,平衡之余维持数十年,而经此战役,蜀汉国内元气大伤,次年,刘备就逝世了,扶不起的阿斗刘禅继位,蜀国的命运开始步入漂摇不定,多灾多难的时期。
《三国演义》剧照
刘备作为夷陵之战的发动者,对这场战役的失败要负首要责任,在他不听蜀臣劝谏下,不顾国家大义,以一已私恨,陷国家于战争灾难之中,愤然发动对东吴的攻击,还以一国之主的身份率军亲征,不怕战争失败,自己被俘或者战死的可能性吗?真是任性的君主,蜀国的百姓看来也是心碎了。
在战争前期,出师之名不正,不足以正军威,战争开始了,又没有搞清战局,不熟悉地形,驻扎在长江边的崇山峻岭,还把军营在河道边连绵数百公里,蜀军本来是冒着炎暑行军到吴地,结果长途跋涉后,还不能速战速决,军心士气,溃散严重,在吴地驻扎了大半年,也没有和东吴的军队正面接触几次,尽管一再派将领在东吴帐前骂阵挑衅,陆逊就是坚守不出,持续的消耗蜀汉的锐气,打击对方的信心。
到最后,蜀汉大军军备松懈,才让陆逊找到火烧连营的机会,让蜀汉大军措手不及,刘备在逃亡中还想继续反击,却不想军队损失惨重,重要的将领都已折损过半,自己能逃回蜀地已是不易,继续在离东吴和蜀汉边界二百里处驻扎,想要整顿反击。
夷陵之战双方兵力多少
夷陵之战是以蜀汉刘备攻打东吴孙权,最终蜀汉刘备大败的经典战例,为三国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之后,是一场以积极防御,以逸待劳,最后取得胜利的著名战役。
夷陵之战 双方行军图
在双方的兵力投入上,真实的历史人数并没能经过演义的那样夸大,经后人考据,双方兵力相差不大,为了突显夷陵之战的反转效果,很多人夸张了蜀汉的兵力,说有20万之从,而东吴只有7万左右,从而显现夷陵之战,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可是,事实并不是如此,在后人的考证下 ,当时蜀汉刘备自已亲率了4万人的兵力,然后还联络了西南少数部族蛮夷,共一万人左右的兵力,合计才五万人左右,而东吴方面,也只有五万人左右,两军实力其实相差不大。
但是这场战役并不是人数起决定性作用的,作为主动攻击的一方,蜀军前期的军心振奋,来势汹汹,锐不可挡,这样的气势对速战速决类的战役很是受用,只可惜,东吴派出的陆逊,英明果断,通过分析敌我双方实力,结合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并没有采取正面迎敌的策略。而是避其锋芒,诱敌深入,坚守不出,挫其锐气,在开始战争过了大半年后,双方才有交战。而到此时,蜀军已是长途跋涉,军心早已涣散,更可惜的是他们的将领刘备并没有陆逊一样的军事才能,败局已定,几乎全军覆灭。
夷陵之战刘备为何大败
夷陵之战是一场以积极防御成功扭转战局的著名战役,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此战过后,三国鼎立的平衡局面维持了数十年之久,而也为东吴和蜀汉后来联手灭魏做下了铺垫。经此一战,蜀汉的刘备元气大伤,经丞相诸葛亮领导休养生息五年之久才得已恢复,可见在这场战役中,刘备输的有多惨,败得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