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胜利原因究竟是什么(3)

淮海战役的影响

三大战役可谓是中国社会在解放战争中最为高潮的部分,而淮海战役作为第二个战役又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场战役,直接影响了整场战局的胜负变化,关乎着整个国家社会的走向和命运,然而中国解放军在这场战役中打败强大的国军,取得全面的胜利,对全社会、全人民的的解放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国军撤退

淮海战役 国军撤退

一方面,淮海战役在三大战役中位于中部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决定性战略意义的一场决战,几乎决定了整场战争的胜负。解放军在这场战役中消灭了蒋介石的大部分精锐骨干力量,将国民军打得一蹶不振,此后由中共牢牢掌握主动权,几乎是所向披靡。

其次,淮海战役为整场战役的取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消灭了防守于长江北面的徐州剿匪的主要重兵,使得解放军得以渡江,对平津形成夹击之势,为渡江战役创造了条件。如此以来,形成了南制北钳的局面,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完全处于解放军的威胁下,给南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场战役的胜利,使得长江以北大局已定,大大缩短了全国范围内的革命过程。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渡江战役的胜利就是全人民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大范围地区。淮海战役本身就是一场充分体现人民战争的重大战役,前线全力奋战的解放军正是有了后方尽心尽力付出相支持的民工百姓,才能取得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

淮海战役的领导人

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能够在对比极为悬殊的情况下以少胜多,打败先进的高科技武装力量,除了军人的奋勇杀敌、人民的支持之外,与领导人的科学决策以及正确指导是脱不了关系的。那么这场规模与影响都如此之大的战役的领导人是谁呢?

淮海战役领导人

淮海战役领导人

淮海战役总前委是由中央军委领导人直接领导的,而统一指挥这场战役的前敌委员会成员包括有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谭震林、粟裕,其中刘、陈、邓为中央常委,刘伯承为司令员,陈毅为副司令员,邓小平为前委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按照排位,邓小平的官职在刘、陈之后,也就是说邓小平在党权方面受到其二人的领导。

邓小平曾在多本回忆录中表示淮海战役是毛主席亲自将指挥权交给他,由他指挥。然而,许多人对此都持质疑态度,认为他是淮海战役的指挥者其一,但并非最高指挥者。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淮海战役是由粟裕指挥的,当时的他是华野的最高指挥员,1948年9月由中央军委提出由粟裕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并同意了他马上开展淮海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