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纪念馆
在19世纪末期,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虽然试图通过开展洋务运动而自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成果均付之一炬、化为乌有。
甲午战争纪念馆
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心中的隐痛,在甲午战争中牺牲了太多的中国人,不论是军官、士兵亦或是普通百姓。为了表示纪念,我国建成了甲午战争纪念馆,它是什么时候建成的,坐落何方?建成甲午战争纪念馆的原因是什么,建成甲午战争纪念馆的意义又是什么?
甲午战争纪念馆,也叫甲午海战纪念馆,由省委党校文史教授“王建学”提出建造甲午战争纪念馆建议,被采纳后甲午战争纪念馆正式建成于1995年6月,坐落于甲午战争纪念地威海刘公岛上,甲午战争纪念馆的建筑面积极大,高达8900平方米,是我国大规模的纪念馆之一。馆内运用了现代先进的“光、电、声”科技,让参观者身处逼真的场景之中,重温那恢弘的战争,屈辱的历史,还原了甲午战争的惨烈与悲壮。
甲午战争纪念馆的建成原因,主要有如下两个:
第一、为了缅怀遇难的战士、祭奠无辜的民众、谴责日本的残酷,特建成甲午战争纪年馆;
第二、通过对战争场景的再现,生动的讲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促进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甲午战争纪念馆的建成意义,主要体现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历史资料存录两方面。
甲午战争领导者
中日甲午战争是十九世纪末期中国为抵抗日本的侵略而进行的一场战争。因为战争爆发在1894年,正值中国干支纪年中的甲午年,所以在西方国家被称作“第一次中日战争”的这场战争在中国被称为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甲午战争领导者也即指挥官主要有李鸿章、丁汝昌等人。
李鸿章剧照
以1894年爆发的丰岛海战为起点,中日甲午战争全面爆发。作为甲午战争领导者,丁汝昌在抗战期间勇猛作战,带领士兵顽强地抵御日军的入侵。虽然在黄海海战上,丁汝昌下传命令,采取“夹缝鱼贯阵”的阵形迎敌,试图给敌人狠狠的一击。但是,由于当时情况紧急,时间紧迫,北洋舰队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形成预想的阵形。
这些直接导致了清军的舰队在交战中一直处于群龙无首而又被动的局面之中。在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损失了五艘战舰,而日军却没有损失一艘战舰。丁汝昌作为甲午战争领导者,对本次海战中北洋舰队所受到的严重的失利负有一定的责任。
而作为甲午战争领导者中的另一人,李鸿章没有直接参与到海战的作战指挥中,而是作为清政府的代表,在战败后和日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此次条约中,中国割让了台湾及附属岛屿、辽东半岛给日本,并且赔偿白银2亿两。作为清政府的外交官,李鸿章一生以外交能力自负。但是,由他经手签订的条约大都是对中国不利的不平等条约,这无疑成了最大的讽刺。
甲午战争结果
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日益衰败,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等领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过渡。在平静一段时间后,中国又再一次爆发了战争,甲午战争。那么甲午战争的结果如何,甲午战争为何会取得这样的结果?从甲午战争的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存在着怎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