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在淮海战役立了什么功吗(3)

淮海战役烈士陵园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位于安徽淮北双堆集南部,东西向长达368米,南北向宽有292米,总面积一共159亩,自1976年起开始筹建,纪念碑于1981年建成,双堆集歼灭纪念馆于1988年完工。该陵园大门朝向东面,进门以后两边各有一个1.8亩的池塘。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

该陵园有一条宽阔笔直的主干道直通纪念碑,南边的尖古堆是新石器期间的旧遗址,同时也是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在双堆集期间两军激战相夺的制高点。整个陵园内植被茂盛,遍布着雪松、龙柏、黄杨等树木景观,此外还有果园、花圃,陵园的匾额是由我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所提。

自95年起,该烈士陵园被批为安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的时候被列为省重点烈士纪念物保护单位,次年被列入全国第二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陵园自建成以来至今,经过了数年的扩建、修整,如今已经是松篁交翠、百花争艳,环境极其幽静美好。

烈士墓位于陵园中纪念塔的后侧,在尖古堆遗址的脚下,分为两个部分,一个为公墓,一个为单体墓,建于1988年,该年由国防部长秦基伟题墓词。

纪念碑位于陵园中间位置,高22米5,由白色的花岗岩建成,分为两层,正面有邓小平的亲笔题词,四面各有18阶台阶,青松环绕。而纪念馆则位于陵园内东南位置,正面朝北,馆名由张爱萍题词,纪念馆造型美观大方,由金色琉璃瓦覆盖极具民族风。

淮海战役胜利原因

淮海战役是我国解放军在兵力、装备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同国民党重兵集团之间展开的具有决定性战略意义的决战,最后以解放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解放军在人力物力上都处于下风,却能在战场情况复杂多变的条件下,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这是因为什么呢?

支前大军

人民群众支前大军

一方面,我军在战局如此变幻莫测的淮海战役中取得全胜,是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军委正确指挥的结果,正是在他们科学的战略决策与严密的军事部署下,加上将领们把握最佳时机、制定最优战术,以此带引解放军们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为整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战争其实打的就是军心,解放军虽然武器装备上不如国民党的条件优越,但是解放军士气高涨,在战前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主谈心会,加强军人们的军事政治思想,我军愈战愈勇,士气逐渐高涨,给予敌军狠狠地重击。

然而,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其实是人民群众的支持,有一句老话说的是: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的确,由于我军前线物资不足,人民群众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支前大军,不分日夜、不辞辛劳与危险地往前线运送物资并将伤员运往后方,正是他们的付出,满足了前线战士的需求,使得战士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投入抗战,最终取得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