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生活在云南省独龙河两岸的独龙族,一直处于鲜为人知的状态。他们至今仍持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传统服饰十分朴素:一条孤龙毯从左肩腋下斜拉到胸前,露出左肩、右臂。虽然独龙族的服装很简单,但独龙族的风俗习惯——纹面却很独特。
很少有人提到“纹面”的文化介绍。纹面女是独龙族的一个特殊标志,这个奇怪的习俗仍然是一个谜。
从独龙族女性纹面的角度来看,花样更加精致,纹身的面积比以下地区大。线条大多是扑扇着翅膀飞翔的蝴蝶。而在中下游地区,纹面现象不太常见,直至缅甸完全消失。通常,图案越复杂,它在地理上就越封闭。这种图案习俗一直持续到1967年,才被彻底废除。据当地相关领导介绍,未来开发独龙江旅游时,纹面风俗将以“贴纸”的形式再现。
独龙族的风俗习惯,这些纹面是做什么用的?所谓以面部毁容以避免外族劫掠,未必是“正确答案”。过去,独龙族被外族土司歧视、压迫甚至掠夺为奴。这是事实,但即使毁容,也不一定能逃脱掠夺。毕竟奴隶在土司眼里只是会说话的牛马。而且这种观点在史书上很少记载。高德荣更倾向于“以纹面求美观”的说法:“通过纹面表达图腾崇拜,这在很多原始民族中都有。无论是对图腾崇拜的追求,还是对部落宗族的区分,归根结底都体现了对美的追求,就像现在的女孩子化妆一样。”
有的说纹面是成人礼。女孩应该平躺,先用一根竹针蘸上松木熏制而来染料,依次在眉、鼻、颊、口四周画出纹身的形状。然后用竹针或刺藤刺,用木棒沿图案不断敲击,形成纹身点,按图案从上往下刺面部。涂上染料,反复揉搓使其渗入皮肤,然后纹身后肿胀十天后慢慢消失。蓝色的图案会永远烙印在脸上。纹身表面只限于独龙族女性,在独龙族语言中被称为“巴克图”。纹身时的年龄最大的31岁,最小的6岁,平均纹身年龄14岁。
如今,这种独龙族的风俗习惯,已被废除。在相对封闭的独龙江峡谷,仍有不到100位独龙族纹面的女性,展现着独龙族曾经拥有的独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