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舜水简介,朱舜水为何不受明廷征召,朱舜水五次东渡日本的原因

朱舜水简介,朱舜水即朱之瑜,汉族人,日本尊称为舜水先生。最初在李契玄处学,后后寄籍松江,受业于朱永祜、张肯堂、吴钟峦等人。精研六经,特通毛诗。青年时见国之是非,绝意仕进。崇祯两举征辟,均不受;清顺治元年(1644年),南明朱由崧, 福王两次诏征,亦未接受。

朱之渝不应招,并非因为他不爱国,而是因为他极为讨厌污秽官场。相反,朱之渝比当时官场上的大多数人更为爱国。清军入关后,他一直积极联络各路反清叛军,利用海路优势前往舟山,日本等地为叛军筹款筹粮。清兵占领浙江后,王翊于四明山设寨反清,朱之渝四处奔走,联络义军援翊。

清军刘文高部把他给抓了,迫他剃光头发。朱之渝宁死不屈,刘文高动容,就偷偷把他放了。当他辗转到安南时,安南王连杀了几十个人,并逼迫朱之渝下跪。安南大臣用一根树枝在他面前的沙上写了一个“拜”字。朱之渝抓住树枝,加了一个“不”。安南王感其忠义,便没有再为难他。

顺治四年至十五年(1647-1658年),他四次东渡日本借兵,企图复辟明朝,但都失败了。

1660年,朱之渝应郑成功和张煌言的邀请,参加郑成功北伐部队。可惜北伐失败,兴国之梦无法实现。朱之渝不愿归顺清廷,剃发易服,只好渡海到日本,自此离开了自己的故土。

那一年,他告别故国,流亡日本,发誓要“非中国恢复,不归也”。当朱舜水第一次到日本长崎时,仅孤身一人,举目无亲。又因为多年的漂零,囊中羞涩。

在困难时期,他受到日本学者安东守约的热情挽留,且尊朱之渝为师,愿把自己微薄的工资分一半给朱舜水。朱舜水深受感动,决定留在长崎讲学。一年后,在日本当局的首肯,破例获得了特别的居留许可。朱舜水留居日本后,翻开了他人生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以极光明俊伟的人格,极其平等渊博的学识,极其真挚和蔼的感情,”他向日本传播中国文化和各种先进实用的科技知识和技能“上至列国之承学之士,皆待以宾师,执贽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