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对“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相当熟悉,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李白的这《朗月行》还有下文,即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朗月行”是乐府的古称,属于《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了这个古乐府题,所以被称为《古朗月行》,但它没有因袭旧的内容,而是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对神话传说的巧妙处理、形成了瑰丽、神奇、隽永的艺术形象。
李白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应该是天宝末年安史之乱之前写的陈沆云:“忧禄山将叛时作。”(《诗比兴笺》)萧士赞云:“日,君象;月,臣象。盖为安禄山之叛,兆于贵妃而作也。”这首诗的前半部分是对开元盛世的隐喻,这就像诗人和孩子们眼中的朗月。在天宝的后期,蟾蜍利用安禄山,杨国忠和其他权奸、宦官和边境将领来迷惑君主,扰乱国政,使国家变得乌烟瘴气。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两句话,主要是从月亮的形状来描写的。“白玉盘”是用白玉制成的盘子。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年幼的的时候,你还不知道明月是什么,所以叫它挂在天上的白玉盘。首先,诗人从视觉上写,既突出了月亮是圆的,又突出了“白玉”的质感。从修辞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句子构成了一个比喻句,相似之处是“圆”。这直接显示了李白孩提时对月亮的理解,也突出了天空中月亮的圆润之美。其中的“不识”不仅表明他孩提时不知道天上的月亮,而且为他后来的“猜想”奠定了基础,使诗歌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在情感上更具美感。“呼”字不仅表现了儿童对月亮天真好奇的态度,也表现了李白小时候对月亮的喜爱。
然后写道:“又疑瑶台镜,飞上青云端。”“瑶台”是传说中西王母亲居住的宫殿。“青云端”是青云之巅。这两句意思是疑似是瑶台上的一面镜子,飞向青云之巅。
然后,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亮中间有神仙、桂树和白兔。当月亮升起时,我首先看到了仙人的两只脚,然后逐渐看到了仙人、桂树的完整形状,看到了满月,看到了在月亮中间捣药的白兔。诗人利用这个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清澈如仙境般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