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镇芳简介,为何说张镇芳是乱世时期的治国之才

张镇芳简介,张镇芳祖父张致远,饱读诗书,应童子名列前茅的,事业很有前途。但县放出风声,意图索贿。张氏向来“求仁自强,耻于趋邑宰门”,所以之后无意仕途。父亲张瑞祯,一生苦读。“寒窗四十年,破壁晚登龙”,五十多岁才通过地方考试,成了一名族人;张镇芳母亲刘静斋是兵部侍郎漕运总督的姑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张镇芳兄弟都是在严格的家庭教育中长大的。

当张镇芳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父母就口授《三字经》,然后是《四字鉴略》,再久一点,就是解释意思,让口诵心。八岁入学,刻苦学习诗词书籍。父亲曾在书斋伴读。每当读史涉及忠、孝、仁、信时,其父总会高呼:“你们这一代能做到这一点,才不愧人子,不愧为人。”后来,只要是张镇芳读古典诗词和散文,他的父亲不仅坐着认真听,而且还马上纠正语调的轻微歧义。如果发现张镇芳读错了,还会严厉训斥;平时父亲对他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比如闻鸡就醒,默记功课。张镇朗诵诗歌时,不允许点灯,只能点两根香。这是让他集中思想,慢慢养成勤学强记的习惯。业师余连萼,教导有方,又配合其父的指导,使方的学业早有起色。年轻的时候,我以八股文出名。

张镇芳果然不负所望,光绪十年,参加科考。第二年,土贡被立,秋闱乡试成为第一个举人。

光绪壬辰(1892年)29岁晋升进士。起初,他被分配到户部担任六品京官员,在这个职位上干了八年。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皇后和光绪皇帝仓惶出逃。张镇服丧回到京不久,就在京师沦陷的当晚,和军部、礼部、内阁大臣等将领一起,穿上便衣,准备出西直门赶圣驾,往西走了十几里,就见难民陆续返回,声称前面有散兵和土匪,有的已被洗劫一空。在道路不通的情况下,张镇芳辗转到项城,筹足路费,从河南到陕西,日夜兼程,一路赶到潼关,只为追到銮驾。后慈禧念其忠义,任命为司行走,效劳两宫。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签《辛丑条约》。两宫由西安回銮, 张镇方遇袁世凯。袁催促张转往外地,答应留鲁任职。张权衡时机,未作承诺。这两座宫殿回到京,后,被恩赏四品衔,他们仍然在农曹工作。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李鸿章病逝,袁世凯升任巡抚兼北洋大臣,方始腾达。先委张镇芳为银元局会办、直隶差委总办间,升任长芦盐运使。方恪尽职守,革除积弊,为国库增加收入56.2万两白银。他还和英大使谈判,把以英人为主的开滦煤矿办成了中西合璧的企业,升二品京堂。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袁世凯被御史弹劾,辞去了练兵大臣等八个职务。清廷军明升袁为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暗夺袁的军权。总督直隶由张镇方,成为清朝最后一任直隶总督。可惜他只做了十天了,隆裕太后便下诏退位,大清王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