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高等学府

古有科举,今有高考,都是贫寒学子通过知识改变自己命运的途径。古代科举制隋朝诞生,但其是在唐朝发展壮大。唐朝科举分常举、制举两种。所谓常举是指每年分科举行的科举,而制举则是指由皇帝临时下诏举行的科举。唐朝高等学府则是教导学生的地方。

唐代的科举源于隋朝和隋朝又有所不同,允许学子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不必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唐朝的科举大大降低了考生报考的门槛,不少清贫的文人通过科举脱颖而出,功成名就。

学府旧址

太宗贞观年间,设崇贤馆,有学士二人,管理经籍图书,教授生员,如门下省所属弘文馆中教师之职。学士之下有校书郎二人,负责校理书籍。肃宗年间,宰相同时担任学士,处理馆务。同时崇文馆也为皇太子读书之处。唐代设“崇贤馆学士”,侍讲宫中。同时崇文馆同国子监、弘文馆,是唐代的贵族学校。

因这三间学府生源大多出身名门,因此,对贫穷学子来说,连大门都进不去,更不要说有所裨益了。各地生徒多是出自本地的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