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出处】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意思】在地处关中中枢的长安,遥望蜀中岷江上的五个渡口,风烟迷蒙。你虽然告别京城到四川去,但我们都是出来求官、作客他乡之人,不必感伤。
【全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解题】
此诗约作于高宗乾封年间(666—667),时王勃在长安。杜少府:名不详。少府,县尉的尊称。之任:赴任。蜀川:指今四川。一作“蜀州”,误,因蜀州于武后垂拱二年(686)始设置,其时王勃早已亡故。此诗首联点送别和赴任之地,对仗严整,颔联却为散句,为律诗变格,名曰“偷春格”。古来送别诗多充满缠绵离愁,此诗却以高远开朗的格调和胸怀作慰勉语,给人以鼓舞。全诗起承转合均合律诗要求,却写得气脉流通。
【注释】
①此句意谓长安以三秦为辅。城阙:城门两边的楼观。引申为宫阙、京城,此处指长安。辅三秦:以三秦为护卫。三秦:秦汉之际,项羽分秦国故地为雍、塞、翟三国,总称三秦,此处指长安附近的关中之地。②此句意谓远望蜀地五津,为风烟所阻隔。五津:岷江从灌县到犍为县间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③二句意谓朋友要去异乡做官,自己亦客游长安,同样是为了仕宦而离乡别友,离别的情意也是相同的。
④二句意谓四海之内有一知心朋友存在,虽远在天边,也似邻居一样。比邻:近邻。此二句精炼地概括了曹植《赠白马王彪》诗意:“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⑤二句意谓不要在分手的岔路口,像女儿家那样共让眼泪沾湿了手绢。无为:不要。歧路:分岔路口。儿女:女儿,女子。古诗文中“儿女”多有指女儿者,如《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叙灌夫骂临汝侯曰:“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呫嗫耳语!”司马贞索隐:“女儿犹云儿女也。”毛泽东《为女民兵题照》:“中华儿女多奇姿,不爱红装爱武装。”儿女,即女子。各注本释为“青年男女”,误。按此二句亦用曹植《赠白马王彪》“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诗意。
【全诗鉴赏】
这是王勃供职长安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今四川崇州市)所作的一首著名的赠别诗。
首联: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以写景起兴,对仗相当工整。“城阙辅三秦” 是一个倒装的句式,其实是“三秦辅城阙”,指长安的城垣宫阙都被三秦之地护卫着。这一句一扫以往送别诗常有的萧索黯淡之象,起笔雄伟。下句“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泛指蜀川。这里诗人用一个 “望” 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风烟” 在此起了渲染离别气氛的作用,从而引出下句。
颔联: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是诗人在直抒胸臆。诗人并没有接着叙写离情别绪,而是笔锋一转,转而说你我都是远离故土的宦游之人呀,彼此间应该都能体会这种心情的吧。也许是思绪太多,也许是无从说起,诗人在此有意略去了对众多思绪的叙写,而留下一片空白让读者去填补,增加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离别总是伤感的,但诗人并未停留于伤感之中,颈联笔锋一荡,意境又开阔了起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似受曹植“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的启发,但曹植句强调志在四海,而王勃句强调友人间重在知心,天涯相隔也会是像相邻一样。这句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尾联紧跟前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别常常在分岔路口分手,“歧路” 又一次照应送别之意。这句是诗人在即将分手之时劝慰杜少府之语,不要在分手之时抹眼泪了,像小儿女一般,只要心心相印,远在天涯,不也如近在咫尺一般么?
这首诗充分流露了诗人旷达的胸襟与友情的诚挚。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代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