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出处】唐·杜牧《赤壁》

【意思】东风: 指周瑜以火攻大败曹操于赤壁的事。二乔: 当时有名的美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句意: 周瑜若非东风之助,火烧赤壁成功,东吴可能大败,大乔小乔都会被曹操掳去,关在铜雀台上。这是作者假设之事,表现了奇巧的构思。

唐杜牧《赤壁》 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樊川诗集注》 四卷271页)

宋方岳 《深雪偶谈》: “要之,东风借便与春深数个字,含蓄深窈。” 清薛雪 《一瓢诗话》 一九○:“樊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妙绝千古。言公谨军功止藉东风之力,苟非乘风力方便,以破曹兵,则二乔亦将被虏,贮之铜雀台上。‘春深’ 二字,下得无赖,正是诗人调笑妙语。”

【全诗】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

1.赤壁:今湖北省蒲圻县,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5),曹操在攻克荆州后,想长驱东下,进攻吴国,吴将周瑜联合刘备,运用火攻,巧借东风,在此大败曹兵,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戟:古代的一种兵器。

3.周郎:周瑜。赤壁之战时他年仅二十四岁,人称“周郎”。铜雀:即铜雀台,建安十五年(201),曹操所建。故址在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城西。二乔:吴国美女。《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乔公两女,皆国色也,吴王孙策娶大乔,周瑜娶小乔。

【全诗赏析】

这首咏史诗的意思是说:在沙滩上发现了埋在里面的戟(一种古代的兵器),戟杆已经断了,而戟头上的铁还没有因年代久远而消蚀。经过磨洗之后,认出了是前代三国时东吴破魏时用的兵器。这就使自己想到,假如当年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的话,火烧赤壁就不能成功,就不会战败曹操(按:这里诗人只是就一事发议论,并非赤壁之战的史论),那么,大乔——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新嫂,小乔——赤壁之战东吴主帅周瑜的夫人,她们都要被曹操虏了去锁在河北临漳的铜雀台中了。诗人先由小见大,从戟头想到赤壁大战;又以小写大,以二乔发感慨。表面上看,好像在说周瑜不过是借“东风便”侥幸获胜,实际上意在说明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宋代诗评家许��说:“孙氏霸业系此一举,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彦周诗话》)清代何文焕则批驳此种说法:“诗人之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遂也”,“二乔虽小,可以喻大。”(《历代诗话考索》)诗中可以而且应该借助典型事物,委婉地表达主题。身份高贵的二乔都做了俘虏,那江山自然保不住了。这符合创作与鉴赏规律。

这首诗不仅感慨了历史的兴亡盛衰,而且使人思考客观事物的消长变化,都随着一定的条件而变化。蜀魏吴三国鼎立,最后为曹魏获胜,可是在这过程中,双方有胜有败。赤壁之战,就是吴蜀联合击败曹军,固然吴蜀联合的策略是根本性的原因,而具体战役中利用东风之便借火攻得利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给人的启示也就在此。

【评论】

后二句绝妙,众人咏赤壁,只善当时之胜,杜牧之咏赤壁,独忧当时之败。此是无中生有,死中求活,非浅识可到。(谢枋得《唐诗绝句注解》)

杜牧之作《赤壁》诗云……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许《彦周诗话》)

彦周此语,足供挥麈一噱,但于作诗之旨,尚未梦见。牧之此诗,盖嘲赤壁之功,出于侥幸,若非天与东风之便,则周郎不能纵火,城亡家破,二乔且将为俘,安能据有江东哉?牧之诗意,即彦周伯业不成意,却隐然不露,令彦周辈一班浅人读之,只从怕捉二乔上猜去,所以为妙。诗家最忌直叙,若竟将彦周所谓社稷存亡,生灵涂炭,孙氏霸业不成等意,在诗中道破,抑何浅而无味也!惟借“铜雀春深锁二乔”说来,便觉风华蕴藉,增人百感,此政是风人巧于立言处。彦周盖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也。(贺贻孙《诗筏》)

(“自将”句)何必要“认”,乃自将磨洗乎?牧之春秋,在七个字内。意中谓魏武精于用兵,何至大败?周郎才算,未是魏武敌手,又何获此大胜,一似不肯信者,所以要认。子细看来,果是周郎得胜,虽然是胜魏武,不过一时侥幸耳。下二句,言周郎当时,亏煞了东风,所以得施其火攻之策,若无东风,则是不与便,见不惟不能胜魏,江东必为魏所破,连妻子俱是魏家的,大乔、小乔贮在铜雀台上矣。牧之盖精于兵法者。(徐增《说唐诗》卷十二)

(许)��议论多有根柢,品题亦具有别裁。惟讥杜牧《赤壁》诗不说杜稷存亡,惟说二乔。不知大乔孙策妇,小乔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变其词耳。遽诋为“不识好恶”,殊失牧意。(《四库全书总目提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