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智子疑邻》

智子疑邻

《韩非子》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本篇选自《韩非子·说难》,题目是选编者加的。《说难》篇是讲向君主进说的困难。战国时期,各种政治力量都想争取君主的支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说难》分析了进说中会遭到的种种危害,指出要达到进说的成功,就必须得到君主的信任。这则寓言就是用来说明这个道理的,同是正确的意见,却因亲疏关系不同,而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这则寓言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对待别人的劝告或意见,应首先看其是否正确,而不应因人而异。

这则寓言仅四十余字,短小精炼,含蓄丰满,寓意深远。作者先交代了事件的起因:宋国有一个财主,一次天下大雨,他的院墙给冲坍了。这里的“宋”,是周武王灭商后,商代后裔的封国。顺便说一下,在先秦寓言中,宋人常常被当作讽刺挖苦的对象,因而宋人也就成了蠢人的象征。象《揠苗助长》、《不龟手之药》、《守株待兔》等中的宋人就是这样。所以只要一讲到宋人,人们就会想到这是一个愚笨的人。作者的语言极为简炼,仅二句八个字,就交代了故事主人公的身份、事件的起因,而且还暗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接着写他人的忠告。先写富人之子提醒父亲要防患于未然:“不筑,必将有盗。”如果不及时把院墙修好,就一定会遭到偷窃。这还不够,又写邻居的一个老人也提出了同样的忠告。可见尽快修好院墙确实是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问题,决不可等闲视之。父,是老年人的意思。在这里,作者没有重复富人之子说过的话,而是只用了“亦云”二字。这既说明了二人的意见是完全相同的,同时又节省了笔墨,避免了重复累赘。而且两相对照,也为下文揭示富人结论的荒谬埋下了伏笔。那么富人对这样的忠告抱什么态度呢?作者没有写,但从下文来看,他显然对此事不以为然,断然拒绝了他人的忠告。这就具体地揭示了富人愚笨的性格特征。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写法,因而使行文错落有致,简炼含蓄。最后写事件的结果:“暮而果大亡其财。”一个“果”字用得极为精当。既证明了富人之子与邻人之父的意见是有远见的,又补写了富人对忠告的态度,反衬出他的愚笨,而且也透露出作者嘲讽的神情。“大亡其财”四字则有力地渲染了富人所受损失的惨重,交代了事件的结果。至此,可以说故事已经结束了,但作者意犹未尽,并没有就此止笔。因为作品的主旨不在于说明不听别人忠告的危害,而是要揭示出富人不明事理的糊涂思想。因此作者又进一步写富人由这一事件所得出的荒谬结论:“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里的“智”,作动词用,是称赞某人聪明的意思。同是正确的意见,富人却因亲疏关系的不同,而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称赞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人之父偷了他家的财物。这是多么愚蠢可笑!这里虽然只是粗线条的勾画,但是一个不明事理的愚笨的形象却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则寓言短小精悍,寓意深远,饶有情趣。而且文笔简炼生动,形象鲜明,有浓郁的文学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