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望海潮》

柳永《望海潮》柳 永

柳 永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11)。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12)。异日图将好景(13),归去凤池夸(14)

观潮图 【清】 谢寅

注释 ①形胜:地势重要、交通便利的地区。②江吴:钱塘(今浙江杭州)位置在钱塘江北岸,旧属吴国。江吴,一作“三吴”。③风帘翠幕:挡风的帘子和翠色的帷幕。④参差(cēncī):这里形容房屋高低不齐。⑤霜雪:形容白色的浪花。⑥天堑(qiàn):天然的壕沟。堑,隔断交通的沟。⑦重湖:北宋时西湖已有外湖、里湖之别,故称重湖。叠巘(yǎn):重叠的山峰。 清嘉:清秀,美丽。⑧三秋: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⑨羌(qiāng)管:即羌笛,羌族之簧管乐器,出自羌地。羌,古代少数民族。⑩莲娃:采莲女。(11)“千骑(jì)”句:指太守随从有千骑之多。高牙,高矗之牙旗。牙旗,将军之旌,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12)烟霞:指山水风景。(13)图:描绘。(14)凤池:凤凰池。唐杜佑《通典《职官三》“中书令”条:“魏晋以来,中书监令掌赞诏命,记会时事,典作文书。以其地在枢近,多承宠任,是以人固其位,谓之凤凰池焉。”唐宋时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这里用来指朝廷。

鉴赏 这首词为柳永流寓杭州时所作。作者以多彩的画笔,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杭州)的地理形势、山川风物和繁华景象,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乐的社会风貌。全词运用了铺叙、点染等艺术手法,上阕写杭州都会的繁荣、钱江潮的壮观以及上层社会的豪奢生活,下阕写西湖的风光景物以及权贵们的排场风度,语词壮丽,意象饱满,极具艺术魅力。作者以清新之笔墨,铺陈之手法,从不同角度把杭州景象描绘得富丽堂皇、引人入胜。作者选取了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钱江潮的壮观,西湖的美景,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都一一呈现在词人的笔下。起首三句,从地理形势和历史渊源方面总括杭州的繁华。接下来,作者又从不同角度展开详述。“烟柳”三句,写居民区的繁华:路桥华美,居室华丽,人口众多。“云树”三句,用特写手法,突出了钱塘潮的雄伟壮丽。“市列”三句,写人民富有,社会财富丰盛,民众生活豪奢。通过“列”“盈”“竞”等字,把经济繁荣、生活富庶奢华落到了实处。全词铺排而不空泛,将“承平气象,形容尽致”(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以至时人范镇不禁叹赏道:“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镇在翰苑十馀载,不能出一语歌咏,乃于耆卿词见之。”(祝穆《方舆胜览》)

善于点染,也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点染本是国画技法,用在文学作品中就是先点明中心、题旨,再进行具体描写和渲染。整首词有点有面,有总有分,显得层次分明,再加上一点一染,更是曲尽其致。上阕先概括点出“钱塘自古繁华”这个主题,接着从几个方面分别对“繁华”二字进行详细描绘和渲染。“烟柳画桥”等句通过具体的描述直观鲜明地展现了杭州大都市的风采。雕栏画栋,房屋密集,人口众多,社会太平,百姓富足,这正是对“繁华”的渲染。渲染手法也不尽相同,有直接点明,如“市列珠玑,户盈罗绮”,有借景物烘托,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整体而言,下阕也是对“繁华”的渲染,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重湖叠巘清嘉”渲染了西湖的山色之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渲染了西湖的湖荷之胜,“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渲染了杭州的人文风貌之佳。

语言摇曳生姿,壮丽形象,也使该词呈现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竞豪奢”的一个“竞”字体现出各家各户争相夸富的动态特征,动静结合,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杭州物产丰饶的社会情景。“云树绕堤沙”,云树、堤沙都是静景,而一个“绕”字,运用烘托、动静结合等艺术手法,赋予其动态,写得活泼通脱。云树环绕在堤沙周围,迂回曲折,而这一幅静态的画面,又与下一句“怒涛卷霜雪”所构成的雄浑、壮阔的动态画面相结合,一动一静,既写出了钱塘风光之清丽,又写出了钱塘大潮之雄浑。

此外,作者还运用了大量景物堆砌,“柳”“桥”“帘”“幕”“云树”“堤沙”“怒涛”“天堑”等词,烘托氛围,使文章更有意味,突出了钱塘美景清幽而又不失壮丽的特点。词中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更是堪称千古丽句,一句而牵出了诸多意象,恍惚之间,湖、山、秋月、桂花、荷花迎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三秋桂子”同时也让人不禁联想到了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联想到了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的中秋落桂,联想到了“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宋之问《灵隐寺》)和“山寺月中寻桂子”(唐白居易《忆江南》)的诗句。美丽的传说和诗句犹如“金风玉露一相逢”(秦观《鹊桥仙》),在无形中也给作者笔下的西湖平添了几许神秘空灵的色彩,“胜却人间无数”了。(李飞跃)

集评 宋《罗大经:“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云(词略)。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近时谢处厚诗云:‘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余谓此词虽牵动长江之愁,然卒为金主送死之媒,未足恨也。至于荷艳桂香,妆点湖山之清丽,使士夫流连于歌舞嬉游之乐,遂忘中原,是则深可恨耳!”(《鹤林玉露》卷一)

宋《杨湜:“柳耆卿与孙相何为布衣交。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谒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中秋府会,楚楚宛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预坐。”(《古今词话》)

链接 《望海潮》词牌。《望海潮》首见于柳永的词作,词调名当取意于钱塘观潮。双调,一百零七字,上片十一句五平韵,下片十一句六平韵。

风俗画在宋代独立成科。风俗画是以社会风俗为题材的绘画作品,表现社会生活的画作虽古已有之,然宋以前数量甚少,其创作思想与题材亦多局限于贵族阶层的审美和生活范畴。两宋时期,市民阶层日益壮大,以绘画形式反映市民日常生活,表现其思想情感的要求亦日趋强烈,风俗画遂跻身画坛,成为独立的一科。宋代风俗画兴起于北宋晚期,南宋时尤盛。不但创作数量颇多,而且题材亦十分广泛,所绘者有货郎、婴戏、民女、车马、舟楫、市井、城郭、耕织、牧放、村医、村学、游艺演剧、岁时节令等,涉及社会生活和民间风俗的各个方面。当时的许多著名画家,如北宋张择端,南宋李唐、苏汉臣、李嵩等,皆有不少风俗画创作,有些人还成为风俗画的专门家。以现存画迹言,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李唐《村医图》《牧牛图》、苏汉臣《货郎图》《五瑞图》、李嵩《货郎图》《服田图》等,均堪称一代名作。此外,一些佚名画家之作,如《百子嬉春图》《重午婴戏图》《扑枣图》《戏鸟图》《耕织图》《观灯图》《乞巧图》《杂剧人物图》《大傩图》等,亦极出色。宋代许多墓室壁画,多描绘墓主生前日常生活的情景,故也属风俗画。宋代风俗画的艺术风格,一般较为写实,所绘形象兼重形、神,用笔严谨工致,富有生活气息。

在中国画史上,宋代风俗画的兴起与发展,反映出绘画对象从神佛道释、明君贤臣到民间士庶的进步,标志着传统绘画在宋代所取得的新成就,并对后世的插图画和年画有着直接影响。而风俗画所描绘的民间生活又极其丰富、生动,许多方面非文字记载所能替代,故亦是研究宋代民俗文化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