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宿桑下

宋词典故·三宿桑下

【出典】 《后汉书》卷三○下《襄楷传》襄楷上书:“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唐·李贤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

【释义】 东汉时有“浮屠不三宿桑下”的说法,谓僧人为避免日久生情,在同一地方不连续歇息三夜。后世常用“三宿桑下”或“三宿”表现眷恋之情。

【例句】 ①君家玉雪花如屋,未应山下成三宿。(辛弃疾《菩萨蛮·重到云岩,戏徐斯远》1967)这里以“三宿”为喻,戏谓徐氏不该留恋家室,迟迟不上山。②浮屠三宿桑下,犹自不忘情。何况情钟我辈,聚散匆匆草草,真个是云萍。(吴潜《水调歌头·奉别诸同官》2771)这里用本典衬托自己的惜别留恋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