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 是对我国封建王朝辅佐君主、统领百僚、总理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的泛称,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宰相肚里能撑船”意思是说宰相的心胸很宽阔,豁达大度,肚子里都可以行船了。这一俗语最初确实出自一位宰相之口。
宋神宗时期,国家危机重重。外有契丹、西夏的武装干扰,边塞上战争不断,且屡屡失利;内因每年要纳“岁币”给契丹、西夏,人民负担沉重,加之国家机构繁多,官员超编,办事拖沓,耗费了许多财力。在这种情形下,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提出了改革的计划,对国家的一系列政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由于改革的步骤过快,有些做法过于偏激,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新法实行不久便遇到来自保守派的强大阻力,改革在阻力面前不了了之,变法失败了。
王安石变法不成,便急流勇退。他带着一名童仆,驾一叶小舟微服而行。为避免沿途地方官的迎送,打扰居民,他嘱咐童仆不要透露他的官职,只称作过往游客。童仆不依,反问说:“相公微服潜名,倘或途中有人毁谤于你,如之奈何?”王安石从容地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从来人言不足恤;言我善者,不足为喜,道我恶者,不足为怒。只当耳边风过去便了,切莫揽事。”
就这样,主仆二人一路缓缓而行。路上,王安石遇到不少反对行新法的人,他们有涵养的,便批评新法的不当;没涵养的,便大骂新法。有些人甚至用十分恶毒的言辞大骂王安石,童仆几次想发言相讥,都被王安石拦住。对这些人的诋毁,王安石都以一种宽大的胸怀,宽容了他们。
由于在这件事上王安石表现了自己的宽阔的心胸,豁达的气度,因此,“宰相肚里能撑船”一语便流行开来。
现多用“宰相肚里能撑船”来比喻人胸襟宽阔,对人宽宏大量,能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