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海市主要内容是什么
在登州的海上,有时候会呈现很多看起来很飘渺却是很常见的一些景象,人们把它叫做“海市”。有人说:“蛟龙吐气而形成的。”疑心不是这样的。欧阳文忠曾经派河朔去出使,路过当地的时候夜间听到有声音穿过,有人的声音、畜生的声音等声,都一一可分辨出来.他说的十分详细,这里不详细摘录了。询问本地的老人,说:“在很久之前路过这个地方也会出现相同的物景,所以当地人称为海市”。
苏轼铜像
这就是苏轼所做的“海市”。通过一个传说来阐述古代人所面对的奇异景象,这是苏轼在被贬之后所作的,写远处的景色、描绘自己心里的意愿,用自然景观来引出关于人生的一些做人的道理。
作者自有这种情怀,遇事便触发了。《东坡志林》中说:“黄州西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么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
“夜雨何时听萧瑟”,是苏轼的名句。天已经晴了,在回过头来想想自己的一生风雨坎坷中也挺过来了,自然而然的,心里也就产生了一种感触。
先是狂风暴雨再紧接着是灾难,可是灾难的过后总会出现太阳,这是苏轼拿自己的人生和自然景象作对比,他也在想自己的人生什么时候才能得以天晴。流露出苏轼对于自己的坎坷命运的一种无奈和释然。
苏轼的超然台记讲了什么
苏轼的《超然台记》是他的一篇代表作,也可以说是他的成名作,这是一篇流传千古的著名散文。
超然台
所谓“超然台”其实不过是密州的一个土台子,不过是地势开阔,视野很广,原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过经过苏轼的这一宣传,竟成为当地著名的人文景观之一,不仅如此,“超然”这个名字还是苏轼同为唐宋八大家的弟弟苏辙取得,小小的一方土台,能得到两位大文豪的青睐,也必然有其过人之处。
苏轼从杭州调到密州之后,重新翻修了超然台,并且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这就是《超然台记》。在这篇文章中,苏轼过人的文学才华展露无遗,文章典雅,用典颇多,行云流畅,一气呵成。
在这篇文章中,苏轼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豪迈的情怀,因为苏轼想到今天他重新修了这超然台,以后随着岁月的侵蚀,超然台还是会消失的,今天他与朋友在此游览畅饮,但是这病代表这超然台就属于他们的,人生短暂,等到他们都不在了,还不知道这里会怎么样呢,所以与其耿耿于怀,不能释怀,还不如及时行乐,超然物外,不要做物质的奴隶。这也是一种自我排遣,自我安慰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体现。苏轼的智慧也正体现在这里,他从来都要做生活的主人,一个不会被物质所累的人才能驾驭物质,才能活得潇洒快乐,才能体会到常人无法体会的乐趣。
苏轼是怎么评价韩愈
韩愈,生长在唐代没落的唐朝文学家,苏轼,长于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北宋,两个人的朝代足足跨越了三百年,但两个人却又如此相似。两人都是唐宋八大家的文人。
苏轼画像
韩愈,自幼研究古训,关心朝政,但却郁郁不得志,皇科开选,韩愈考了四次才勉强考上,他一面专心研究,一心继续科考,想谋取一官半职,为朝廷效力,为百姓造福。后来入朝为官,性格过于傲然,先后与宦官、权贵相对抗,仕途并不顺利。
韩愈的政治环境与苏轼非常相似,苏轼也是满腹才华,一心想报效朝廷,苏轼的仕途经历了三起三落,经过反复的党羽、官宦斗争,苏东坡对韩愈的不幸感同身受,虽然两个人生活的朝代不同,但是惺惺惜相惜。
一向清高的苏轼甚至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一文中,对韩愈做出了极高的评价,认为韩愈在政治上忠君爱国,志向宏远,在文章上,更是针砭时弊,发人深省,“文起八代之衰”就是他对韩愈文学上做出的最高评价,意思是指,韩愈的文章已经超越了以前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中任何一个时代的,也就是因为韩愈在唐代中气,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为散文开创了另一片天地,更是为古典散文注入了活力,不再是单纯形式主义,纸上谈兵。
韩愈的成就深得后世人的尊敬,大家将他封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苏轼与和尚有什么关系
俗话说“心中有佛即是佛,心中有俗即是俗”苏轼性格清高、孤傲,在年轻时期,并未真正的心悦诚服的信服佛法,但他在朝为官和流放的过程喜欢与禅师、法师交流,探讨,增长自己悟性,释怀对现实的不满。
苏轼画像
苏轼在杭州做官的时候,因为喜欢钻研佛学,与金山寺的著名高僧佛印私交甚好,两人经常一起禅悟佛道。
一天,两个人禅悟佛道间,苏轼问佛印,在佛印眼里,苏轼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于佛印来说,眼前的才子气度非凡,虽然眼睛里桀骜不逊,但一点也不妨碍他的豪气壮志,佛印对苏轼很是慈爱,说“你是一个风度翩翩的人”,苏轼得到答案后很开心,又反问佛印,你知道在我眼里,你是什么样的人吗?佛印笑而不答,苏轼说像一坨屎,说完哈哈大笑了起来,佛印知道这是苏轼和他开的一个玩笑,便笑笑作罢。
苏轼沾沾自喜的回到家中,与妹妹苏小妹说起此事,苏小妹只对哥哥苏轼说了一句话,苏轼便安静了下来,苏小妹说“心即是佛”,一个人的心里有什么,眼睛里看到的便是什么,苏轼意识到佛印的宽厚、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