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亦称“少年”,是一种民间歌曲。固它们音乐曲调时而高亢豪放,时而悠扬婉转,在藏族人民中颇为流行。人们不仅在平时唱“花儿”,而且在每年春播之后,秋收之前,还举行大大小小的“花儿”会。有的“花儿”会相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花儿”的发源地,有三个地区;一是河州地区,即今甘肃省临夏县,叫做“河州花儿”,现在遍及临洮、康乐、和政、广和、永靖、夏河等县,有的流传到宁夏;二是洮岷地区,即现在甘肃省的临潭、岷县、单尼一带,叫做“洮岷花儿”;三县西宁地区,即现在青海省的西宁市、湟源、贵德、乐都、循化一带,叫做“西宁花儿”。这三个地区的”花儿”各有特色。
“花儿”有句、令、调之分。所谓句,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河州花儿”与“西宁花儿”一般为四句一首,少数为六句一首;而“洮岷花儿”一般三句为一首,少数六句为一首。六句为一首的又叫“又套儿”。“花儿”的句子构造,三个地区基本相同,大都是前半段引用典故,后半段表达感情。所谓令,是“花儿”的曲名。“花儿”的令,不但三个地区不同,就是同一地区,也不尽相同。一般以地区和民族为令,如“河州”令、“马营”令、“土族”令、“东乡”令、“保安”令等,有数十种或上百种。所谓调,日“花儿”的歌谱。不同的令有不同的唱法,也就有不同的歌谱。
“花儿”有着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颇为群众喜爱。由于流传地区不同,因而在语言风格、音乐曲调和演唱形式上也就逐渐形成了若干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如“河州花儿”的基本特点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兴起句,文调优美,格律严格,曲调悠扬,长于抒情、听起来清新、豪放。“洮岷花儿”的基本特点是即兴创作,自由活泼,幽默风趣,以叙事见长。个人独唱较少。多为搭劝对唱。对歌时,双方或拦路相对。或席地而坐,问啥对啥,不分昼夜,自由自在。节日期间,人们打着大伞,摇着彩扇,触景生情,边走边唱。当地群众常用莲草拧成长强或用竹条、柳枝放在歌手经过的路上,以示拦路对歌。本地民间有这样的谚语:“马莲绳绳拦的宽,宽似铁打的虎牢关,你对不上时底下钻。”被拦的歌手必须停下来对歌或唱歌,然后才放开马莲绳让他们通过。对歌的内容十分广泛,上至天文气象,下至山川地理,大至国家,小至家庭,一问一答,颇有趣味。
西北地区的“花儿”会很多。有西宁市凤凰山“花儿”会,每年农历四月八日举行;乐都县瞿昙寺“花儿”会,每年农历六月十四开始;互助县丹麻“花儿”会每年农历六月十五开始;康乐县莲花山“花儿”会农历六月初一开始;互助肥五峰山“花儿”会、大通县老爷山“花儿”会,民和县峡门“花儿”会、古都七里寺“花儿”会,均于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举行。
在这些:‘花儿”会中,影响最广、规模最大的是康乐县莲花山“花儿”会。莲花山海拔三千七百多米,万木滴翠,风景瑰丽,远处望去,一排挺拔的石峰,插入茫茫云海,宛如出水初绽的莲花。诏代诗人王维描写的“孤巢鹤影凌空见,古寺鲸音隔涧闻”,就是这里的意境。
莲花山“花儿”会富有风趣。其形式与其他“花儿”会稍有不同。前来参加“花儿”会的歌手,一般由男女十人左右组成临进“花儿班子”,由一个才思敏捷、出口成诗的“串把式”负现现场编词;由两、三个歌喉嘹亮的歌手轮流领唱,待唱到“花呀莲叶儿”时,所有的人都同声庆和。在问答中,回答得很好的,听众就以红绫一匹相赠,俗称“挂红”。如果回答不好,或回答不上来,那就输了,自动退场,让别的歌手上场对答。六月六日,莲花山“花几”会达到高潮,各地群众登山会歌,常聚有数万人,整个“花儿”会包括拦路、对歌、游山、敬酒、告别等程序,都是在优美的歌声中进行的,许多男女青年亦多惜此机会表示倾心爱慕之情。
在历史上,‘花儿“会多与各地的庙会、朝山活动同时举行。解放后则多与各地的物资交流活动相伴,但以唱“花儿”,赛歌为主,。关于“花儿”会的来源,各地区、各民族有不同的说法,如乐都瞿昙寺“花儿”会,据藏族人民传说:在清朝初年,翟昙寺香火鼎盛。有一年来了一股土匪,要抢劫寺内财物,占寺为窝,当地藏族群众,为保护持庙,与匪徒对抗了三天。因土匪势力强大,大家只好退入寺内,紧闭庙门。土匪长期围困,寺内水断粮绝。寺主曾施诈兵计,说四乡八堡支援就要赶到,但土匪仍不撤退。此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叫大家一齐到墙头唱歌,大家唱了两天两夜的“花儿”。一些过路的看客听见歌声,都以“花儿”来应和,唱到第三天,周围方圆数十里的忖寨、山庄都以“花儿”来庆和,霎时间翟昙寺内外成了歌海,土匪闻听,肉跳心惊,以为援兵己到,于六月十五日早上仓惶逃窜。人们兴高彩烈,唱“花儿”庆祝,以后每逢这天,藏族人民都不约而同到翟昙寺唱“花儿”,代代相传,就形成了翟昙寺“花儿”会。
关于玉峰山“花儿”会的来历,有种说法是这样的:玉峰山有一泉水,名叫澄花泉,人们路过泉边,都要折上一大把山花,投入泉中,花经久不败。据说,玉峰山泉水,不但能酿美酒,治百病,还能润嗓子,喝了它嗓子清亮、圆润,可以来喝澄花泉泉水的人,成年累月从不间断,喝了就唱“花儿”,试试嗓子,天长日久,代代相传,就形成了玉峰山“花儿”会。莲花山“花儿”会的传说,更是美丽动人。相传古代,广成子云游到此,莲花仙女跟随而来。由于仙女爱上一个民间劳动青年,被广成子打落凡间,化为莲花山一座。当地各族群众怀着敬慕之心,为莲花仙女修庙纪念,当庙宇刚刚建成,人们商议怎样进行庆贺时,忽闻天上传来歌声,莲花山后姐妹峰上出现一对情人,小伙子手摇彩扇,姑娘手拿莲花,在青山白云间歌舞。因为山风吹落了莲花叶儿,所以他们的唱曲中都拖着“花呀,莲叶儿”的尾声。这天正是农历六月初一,于是人们就作出决定:每年六月初一到初六作会期,届时,当地的回、藏、东乡、保安、汉等各族人民陆续前来莲花山唱歌祝贺。迄今歌手们登山对歌,还保留着执伞摇扇,以及每曲终了总要唱“花呀,莲叶儿”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