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 仲春纪 .功名

原文

? 由其道,功名之不可得逃,犹表(2)之与影,若呼之与响。善钓者出鱼乎十仞之下,饵香也;善戈者下鸟乎百仞(3)之上,弓良也;善为君者,蛮夷反舌殊俗异习(4)皆服之,德厚也。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缶醯(5)黄,蚋聚之,有酸,徒水则必不可。以狸致鼠,以冰致蝇,虽工不能。以茹鱼(6)去蝇,蝇愈至,不可禁,以致之之道去之也。桀、纣以去之之道致之也,罚虽重,刑虽严,何益?大寒既至,民暖是利;大热在上,民清是走。是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欲为天子,民之所走,不可不察。今之世,至寒矣,至热矣,而民无走者,取(7)则行钧也。欲为天子,所以示民,不可不异也。行不异,乱虽信(8)今,民犹无走。民无走,则王者废矣,暴君幸矣,民绝望矣。故当今之世,有仁人在焉,不可而不此务,有贤主不可而不此事。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能尽害天下之民,而不能得贤名之。关龙逢、王子比干能以要领之死(9),争其上之过,而不能与之贤名。名固不可以相分,必由其理。

注释

(1)功名:即求得功名之道。主旨是“悦近来远”。本篇阐述儒家学说。

(2)表:表木。在道旁竖一木杆,上横一短木,表示可以向君王提意见。后转为装饰之物。

(3)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4)蛮夷反舌殊俗异习:四方的民族。蛮:古代南方的民族。夷:古代东方的民族。

(5)醯(xī):醋。

(6)茹鱼:腐臭的鱼。

(7)取:通“趣”,趋向,奔赴。

(8)信:应是“倍”。

(9)关龙逢:夏朝大臣,因多次进谏,被夏桀杀害。王子比干:商纣的叔父,因多次劝谏纣王而被剜心。

通译

? 经由这条正道去追取功名,功名就不可以逃脱掉,就像横木跟影子,回应跟呼唤一样。擅长钓鱼的人能在七十尺的水下钓到鱼,是因为鱼饵香;擅长射猎的人能在七百尺的高空射下鸟儿,是因为弓箭好;擅长当君主的,四方的民族都臣服他,是因为德望高。鱼鳖游归深邃的泉潭,飞鸟归返茂盛的树木,众草兴盛就使禽兽归向,君主贤能就使豪杰义士归属。所以圣明的君王不是在归附自己的人上下工夫,而是在使人归服的原因上致力。强迫人笑,笑得不快乐;强迫人哭,哭得不悲伤;强迫人做道理,可以做出小道理,但不可以做成大道理。水缸的醋长了黄衣,螨虫聚满在上面,是因为有酸,仅仅只有水就一定不会这样。拿狸猫给老鼠,拿冰块给苍蝇,虽然工巧但不能招引它们来。用腐臭的鱼赶苍蝇,苍蝇来得越多,不可以禁止,这是用招引的方法来驱赶它们。桀、纣用驱赶百姓的方法来对待他们,即使用严刑重罚,又能有什么好处?大寒已经到了,让人们穿得暖是有利的;大暑在即,让百姓得到清凉是应做的。所以,百姓没有居住在固定的地方,见到好处就聚集,没有好处就离开。想要成为天子,百姓之所以逃亡的原因不可以不察觉。当今之世,是极寒冷、极酷热的时候,但是百姓都没有逃亡,是因为世上君主的兴趣到处都一样残酷。想要成为天子,拿来展示给百姓看的东西,不可以不跟别国相异。所作所为没有什么不同,尽管比当今加倍的昏乱,但百姓还是没有逃亡。百姓不离开,君王就要被废除,如果暴君能得到幸运没被废除,那么百姓就绝望了。所以当今的世界,有仁义的人存在的话,就不可以不追求仁义,有贤能的君主就不可以不注意仁义的事。贤德和忤逆不可以不区分开,就像命数不可以扭转,像美好跟丑恶不可以互换。桀、纣拥有天子的尊贵,拥有天下的富裕,能够害遍天下的百姓,但不能得到贤德的名声。关龙逢、王子比干能用死来规劝他们君主的过失,但不能给予他们贤德的名声。名声本来就不可以相混淆,一定是有它的道理由来。

学究

? 《功名》说得是人的功名就同人的影子一样如影相随,不可须臾分别,除非没有光明。这是儒家经典学说。

? 人在世上,必定需要和各种各样社会关系打交道,才能清晰自己存在的意义。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如何让他人明白你是谁?你要什么?你能什么?便是功名。所以功名不可缺,也不会缺。

? 功名如同诱饵,如同良弓,如同君王身边的重臣,如同茂林,如同深潭,如用草原。功名不可违反自然规律,一定要明白与之相聚之人的需求。也就是说你要有价值必定有使用价值,只有被人利用,才能展示价值。正在懂功名之人必定明白为什么,能够借用功名让自己活得更真实。

? 功名因为染布而生成各自特征,这两篇文章放在《仲春纪》中 ,可见当时社会对环境和功名的重视程度。

?

网名叫山谷是什么意思

姜子牙,本姓姜,名尚,相传家里曾是贵族,封地在吕,所以又叫吕尚,别名望,又因为是周朝齐国始祖(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个齐国,君主都是姓姜),所以当时的人叫他太公望,意思就是姜太公望。

中国古代的姓是母系氏族的产物,所以“姓”即“女生”,后来在一个姓中又以男性为主有了氏,到春秋战国以后,氏越来越多,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就是现在所说的姓氏。

是以,姜太公是尊称,姜尚、吕尚、姜望、吕望都是名字,表字子牙(中国古代,除了长辈和上级,直接叫人的名字是很没礼貌的行为,所以才有了表字、称号、道号、尊称)。

应该是他们本族姓姜,但是因为祖先是封地在吕的贵族,所以是是吕氏,尚是名,望是别名,子牙是表字。

陶渊明的记载就有,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就是姓陶,名渊明,另外还有一个名字叫潜,表字元亮。

http://baike.baidu.com/view/2742.htm?reforce=%BD%AA%CC%AB%B9%AB

http://baike.baidu.com/view/56754.htm?reforce=%BD%AA%CC%AB%B9%AB

http://baike.baidu.com/view/51497.htm?reforce=%BD%AA%CC%AB%B9%AB

令人非常不解,为什么齐桓公姓姜,但又是吕氏,又叫吕小白而不是姜小白啊?

意思是深沉神秘,不是谁都可以明白。

山谷,拼音是shān gǔ。

释义:

1、两山间低凹而狭窄处,其间多有涧溪流过。

2. 山谷道人 的省称。详“ 山谷道人 ”。

出处:

《吕氏春秋·谨听》:“故当今之世,求有道之士,则於四海之内,山谷之中,僻远幽闲之所。”

北魏.陈琳《游览》诗二首之一:萧萧山谷风,黯黯天路阴。

唐杜甫《南池》诗:“峥嵘 巴 阆 间,所向尽山谷。”

明 施耐庵《三国演义》第七回:文丑直赶公孙瓒出阵后,瓒望山谷而逃。

《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馀兵散布山谷,扬旗呐喊,以助兵势。”

这和氏族制度有关系。姜是氏的姓,吕是族的姓。氏的姓一般用在比较重大的场合,而姓是在比较小的场合用的。小白是私人用的名字,所以加族姓比较合适。

西周初年,大功臣姜尚被封到齐地,这以后齐国就是他与他后代的属地了,所以春秋时齐国的君主都姓姜,但姜子牙的族姓是吕,只是史书上是重大场合所以称氏姓姜。

扩展资料:

齐桓公在位时致力于划分和整顿行政区划和机构,把国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十五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齐桓公自己管理五个乡,上卿国子和高子各管五个乡。

他把国政分为三个部门,制订三官制度。官吏有三宰。工业立三族,商业立三乡,川泽业立三虞,山林业立三衡。郊外三十家为一邑,每邑设一司官。十邑为一卒,每卒设一卒师。十卒为一乡,每乡设一乡师。三乡为一县,每县设一县师。十县为一属,每属设大夫。

全国共有五属,设五大夫。每年初,由五属大夫把属内情况向齐桓公汇报,督察其功过。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

百度百科-齐桓公

百度百科-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