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禵怎么读,胤禔和胤禵读音是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

  • 1、爱新觉罗·胤禵读音
  • 2、胤禔和胤禵读音是什么?
  • 3、胤禔,胤礽,胤祉,胤禛,胤禩,胤禟,胤(礻我),胤祥,胤禵 名字都怎么读?
  • 4、禵怎么读?
  • 5、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分别叫什么名字,怎么读,字怎么写
  • 6、胤禵怎么读,康熙的14个儿子名字分别是什么?怎么读?要有拼音哦!
  • 7、胤禔和胤禵读音是什么
  • 8、胤禔和胤禵读音是什么?
  • 9、胤禵怎么读

爱新觉罗·胤禵读音

ai xin jue luo .yin(四声) ti(二声)yìntí爱新觉罗·胤禵(1688年7月3日—1755年),又名胤祯,于雍正元年改名为允禵,康熙帝的第十四子,生母为孝恭仁皇后,雍正帝同胞手足。

胤禔和胤禵读音是什么?

胤禔(yìn tí),胤禵(yìn tí)。1、胤禔胤禔,康熙皇帝皇长子,雍正帝异母长兄,生母为惠妃乌拉那拉氏。生于康熙十一年二月十四日午时,实际排行第五,但由于康熙帝前四子皆幼年夭折未序齿,故为皇长子。雍正帝继位之后,因避讳而改名为允禔。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和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曾两次从征厄鲁特蒙古噶尔丹。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为直郡王。康熙四十七(1708年)年十一月,因魇咒太子胤礽,谋夺储位,被削爵囚禁。卒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十一月初一日,享年63岁。2、胤禵康熙帝第十四子,雍正帝同母弟,生母为孝恭仁皇后乌雅氏。雍正帝继位之后,为避雍正帝胤禛的名讳,胤禵改名为“允禵”。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为保卫西藏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胤禵虽为雍正帝的同母弟弟,但他却是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重要的一员,所以雍正帝胤禛登基后将允禵远派守皇陵幽禁,雍正三年(1725年)改为圈禁。直至乾隆帝弘历即位后,允禵才恢复了自由。乾隆二十年(1755年)正月初六日,允禵去世。

胤禔,胤礽,胤祉,胤禛,胤禩,胤禟,胤(礻我),胤祥,胤禵 名字都怎么读?

?皇长子: 胤褆yìn tí皇次子: 胤礽yìn rénɡ皇三子: 胤祉yìn zhǐ皇四子: 胤禛yìn zhēn皇五子: 胤祺yìn qí皇六子: 胤祚yìn zuò皇七子: 胤佑yìn yòu皇八子: 胤禩yìn sì皇九子: 胤禟yìn tánɡ皇十子: 胤(礻我)(这个字打不出来)皇十一子: 胤禌yìn zī皇十二子: 胤祹yìn táo皇十三子: 胤祥yìn xiánɡ;皇十四子: 胤禵yìn zhī皇十五子: 胤禑yìn wú皇十六子: 胤禄yìn lù皇十七子: 胤礼yìn lǐ皇十八子: 胤衸yìn jiè

禵怎么读?

爱新觉罗?胤禵(yìn ,tí) 禵字的意思:福. 胤禵(1688-1767年),康熙第十四子,四十八年封贝子,雍正元年晋郡王,三年降贝子,四年革,干隆二年封辅国公,十二年晋贝勒,十三年封恂郡王,二十年薨,谥号勤.

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分别叫什么名字,怎么读,字怎么写

雍正叫胤(yin四声)禛(zhen一声)雍正的胞弟十四阿哥原名胤祯(音同胤禛),后雍正登基,为避圣讳,改名允(yun三声)禵(ti二声)你好! 康熙的十四阿哥名叫胤禵【yin ti谐音印题】,其生母为德妃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四阿哥名叫胤禛【yin zhen 谐音印真】。 雍正的第四子(1704一1727):弘时生于康熙四十三年二月十三日子时,母为齐妃李氏,时为侧福晋,卒于雍正五年八月初五日申刻,时年24岁(《清皇室四谱》载为“八月初六”)。雍正没有第十四个孩子!!! 不懂可以再问,谢谢。

胤禵怎么读,康熙的14个儿子名字分别是什么?怎么读?要有拼音哦!

康熙的14个儿子名字分别是什么?怎么读?要有拼音哦! 皇一子:胤禔【ti】 皇二子:胤礽【réng】 皇三子:胤祉【zhǐ】 皇四子:胤禛【zhēn】 皇五子:胤祺【qí】 皇六子:胤祚【zuò】 皇七子:胤祐【yòu】 皇八子:胤禩【sì】 皇九子:胤禟[táng] 皇十子:胤誐[é] 皇十一子:胤禌[zī] 皇十二子:胤裪[táo] 皇十三子:胤祥[xiáng] 皇十四子:胤祯[zhēn] 胤禵是谁??胤禵这两字怎么读? 胤yìn 禵tí 清康熙帝的第十四子,其生母为德妃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他本是雍正帝的同母兄弟,可是在康熙末年宫中争夺皇位的斗争中,这亲兄弟二人竟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雍正帝登基后将胤禵幽禁起来,直至雍正帝死后,胤禵才恢复了自由。 雍正帝胤禛(zhēn)即位后,为避名讳,除自己外,其他皇兄弟都避讳“胤”字而改为“允”字排行。因此又作"允禵" 胤禔,胤礽,胤祉,胤禛,胤禩,胤禟,胤(礻我),胤祥,胤禵 名字都怎么读? 1、胤禔:yìn tí 爱新觉罗·胤褆(1672年-1735年),清朝宗室、康熙帝庶长子,雍正帝长兄。 2、胤礽:yìn réng 爱新觉罗·胤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 3、胤祉:yìnzhǐ 爱新觉罗·胤祉(1677年3月23日—1732年7月10日),清朝宗室,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第三子,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异母兄,生母荣妃马佳氏。 4、胤禛:yìnzhēn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 5、胤禩:yìnsì 爱新觉罗·胤禩(禩同祀,为祀异体字;1681年-1726年),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 6、胤禟:yìn táng 爱新觉罗·胤禟(1683年—1726年),雍正帝即位之后改名为允禟,清圣祖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异母弟,母宜妃郭络罗氏。 7、胤?:yìn é 爱新觉罗·胤?(1683年11月28日-1741年10月18日)清朝宗室,康熙帝的第十子,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遏必隆之外孙。 8、胤祥:yìn xiáng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4月16日—1730年5月4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9、胤禵:yìn tí 爱新觉罗·胤禵(1688年—1755年),又名允禵,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清世宗胤禛同母弟,于雍正元年(1722年)改名为允禵。 扩展资料: 从明代开始的皇帝为了避免自己的名字需要避讳,而给老百姓使用文字带来困扰,他们都会自己造一个字,一般来说是民间肯定不会用到的字。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辈的,改为“允” (拼音:yǔn )字,单单十三子胤祥死后雍正将“胤”字还给了他这个终生对他忠心耿耿的弟弟。 清朝还经历了有名的九子夺嫡事件。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 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 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 雍正为防止再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从此实行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由皇帝写诏书并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直到皇帝驾崩后人才能打开并宣布继承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九子夺嫡 胤禔,胤礽,胤祉,胤禛,胤禩,胤禟,胤(礻我),胤祥,胤禵 名字都怎么读? 1、胤禔:yìn tí 爱新觉罗·胤褆(1672年-1735年),清朝宗室、康熙帝庶长子,雍正帝长兄。母为惠妃纳喇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夭殇,故为皇长子。 2、胤礽:yìn réng 爱新觉罗·胤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乳名保成,清圣祖玄烨第二子,清世宗胤禛异母兄,母为仁孝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殇诸皇子外序齿为皇次子。 3、胤祉:yìnzhǐ 爱新觉罗·胤祉(1677年3月23日—1732年7月10日),清朝宗室,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第三子,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异母兄,生母荣妃马佳氏。 4、胤禛:yìnzhēn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5、胤禩:yìnsì 爱新觉罗·胤禩(禩同祀,为祀异体字;1681年-1726年),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 6、胤禟:yìn táng 爱新觉罗·胤禟(1683年—1726年),雍正帝即位之后改名为允禟,清圣祖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异母弟,母宜妃郭络罗氏。属于八阿哥党。 7、胤?:yìn é 爱新觉罗·胤?(1683年11月28日-1741年10月18日)清朝宗室,康熙帝的第十子,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遏必隆之外孙。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敦郡王。因党附胤禩,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被雍正帝圈禁革爵。乾隆二年被释放,授辅国公品级,乾隆六年(1741年)九月初九,胤?病死,年五十九岁。以贝子礼安葬,子6人。 8、胤祥:yìn xiáng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4月16日—1730年5月4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胤祥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雍正帝待他也非寻常。 9、胤禵 :yìn tí 爱新觉罗·胤禵(1688年—1755年),又名允禵,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清世宗胤禛同母弟,清高宗乾隆帝皇叔,生母为孝恭仁皇后,于雍正元年(1722年)改名为允禵。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为保卫 *** 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扩展资料: 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辈的,改为“允”字;惟皇十三子怡亲王胤祥与雍正最为亲密,去世后雍正又命复其名中胤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玄烨 胤禔,胤礽,胤祉,胤禛,胤禩,胤禟,胤(礻我),胤祥,胤禵 名字都怎么读? 皇长子胤礻是(tí)皇次子胤礽 (réng)皇三子胤祉 (zhǐ)皇四子胤禛 (zhēn)皇五子胤祺 (qí)皇六子胤祚(zuò皇七子胤礻右(yòu)皇八子胤禩 (sì)皇九子胤禟 (táng)皇十子胤礻我 (é)皇十一子胤禌(zī)皇十二子胤祹 (táo)皇十三子胤祥 (xiáng)皇十四子胤禵 (tí)皇十五子胤禑 (wú)皇十六子胤禄 (lù)皇十七子胤礼 (lǐ)皇十八子胤祄 (xiè)皇十九子胤禝 (jì)皇二十子胤祎 (yī)皇二十一子胤禧 (xī)皇二十二子胤祜 (hù)皇二十三子胤祁 (qí)皇二十四子胤礻必 (mì)胤禔 同“是”胤礽 同“仍”胤祉 同“止”胤禛 同“真”胤禩 同“祀”胤禟 同“唐”胤(礻我) 同“鹅”胤祥 吉祥的祥胤禵 同“题”基本上是认半边就可以了从明代开始的皇帝为了避免自己的名字需要避讳,而给老百姓使用文字带来困扰他们都会自己造一个字,一般来说是民间肯定不会用到的 胤禔,胤礽,胤祉,胤禛,胤禩,胤禟,胤(礻我),胤祥,胤禵 名字都怎么读?2010-06-30 1、胤禔 读作(yìn zhī),禔乃多音字,读音有 zhī zhǐ tí。读作zhī时,有安宁 福气之意。中国人名字中一般包含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或祝福,因此,此处采取这种读音,康熙帝庶长子,雍正帝长兄。母为惠妃纳喇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幼殇未齿序,故为皇长子。曾从征厄鲁特蒙古噶尔丹。 2、胤礽 读作(yìn réng),康熙十四年(1675年)被立为太子;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乳名保成,清圣祖玄烨第二子,清世宗胤禛异母兄,母为仁孝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殇诸皇子外序齿为皇次子 3、胤祉 读作(yìn zhǐ),清朝宗室,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第三子,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异母兄,生母荣妃马佳氏; 4、胤禛 读作(yìn zhēn),康熙第四子,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为后来的雍正帝; 5、胤禩 读作(yìn sì),康熙第八子,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有“贤王”之称; 6、胤禟 读作(yìntáng),清圣祖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异母弟,母宜妃郭络罗氏。属于八阿哥党,雍正即位后改为允禟; 7、胤? 读作(yìn é),清朝宗室,康熙帝的第十子,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遏必隆之外孙; 8、胤祥 读作 (yìn xiáng),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胤祥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雍正帝待他也非比寻常; 9、胤禵 读作 (yìntí),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雍正帝一母同胞的兄弟,清高宗乾隆帝皇叔,生母为孝恭仁皇后,雍正即位后改为允禵 拓展资料: 胤禔、胤礽、胤祉、胤禛、胤禩、胤禟、胤?、胤祥、胤禵九位皇子是康熙帝众多儿子中参与过“九子夺嫡”的皇子。 “九子夺嫡”事件是指康熙年间,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争夺帝位而掀起的争斗。该事件始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导火索是康熙废除胤礽的太子之位。此后众多阿哥觊觎皇位,展开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前期“八王党”如日中天,支持者众多,后康熙因其勾结胤禔将其关押,虽不久后得到释放,但也因此失去圣心。 而后经过一系列的你争我夺,四阿哥胤禛胜出,成为了后面的雍正帝,雍正帝为了防止再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从此实行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由皇帝写诏书并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直到皇帝驾崩后人才能打开并宣布继承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九子夺嫡 康熙的十四阿哥叫什么名字?怎么读? 一、康熙的十四子名字为爱新觉罗·胤禵,读作ài xīn jué luó yìn tí。 二、人物简介 爱新觉罗·胤禵是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清世宗胤禛同母弟,清高宗乾隆帝皇叔,生母为孝恭仁皇后,于雍正元年(1722年)改名为允禵。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为保卫 *** 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康熙晚年夺嫡时期势力较大,任大将军,曾与胤禛竞争储君之位。雍正帝胤禛即位后夺其兵权,令其留东陵为康熙守灵,避帝名讳改名为允禵。 他们在雍正朝遭到禁锢,直到雍正十三年,乾隆帝继位,才将允禵放出。之后允禵便住在西直门内大街后半壁街的十四王府(现西直门宾馆)。 扩展资料 康熙的立储之谜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就在西征战事在谈判议和进程中,胤禵即将班师回朝之际,康熙突然病逝,留给后世一个千古之谜,究竟他是打算传位于十四阿哥胤禵,还是四阿哥胤禛,还是去世突然,未能留下传位凭据,被四阿哥勾结隆科多抢占先机,但史学界还没有统一意见。 由于现存的康熙遗诏是康熙身故后由雍正和隆科多拟出,再由翰林院修改而成,并非康熙真迹,所以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而支持雍正篡位说的学者认为: 第一,康熙任用胤禵做为西征统帅,掌握军权,并在密折上嘱咐他要获取人心,是为了让他树立威信服众和对他的加意培养和考验,是属意他为储君(或者说是候选人之一)的表现,而胤禵西征中的表现从奏折中来看,综合上是十分令康熙满意的,也就是说他是通过了考验的。 第二,雍正朝早年一直流传的是隆科多一人承诏的说法,在雍正七年,雍正的所有政敌整治完毕之后,才首次官方提出当年是七个皇子和隆科多一起聆听康熙遗言,这八人中三人已经被整死,二人终身圈禁,二人被连连整治。 第三,康熙宫廷里有不少传教士,这些传教士在信件和著作里提及过不少康熙去世,雍正登基的或正确或错误的细节,但也没有一个人提过“八人面谕说”,反倒是有人提起隆科多一人承诏。 第四,雍正朝的官方史料上关于康熙逝世的描述前后矛盾,不合情理,比如说官方记载宣称康熙病危前,召众皇子及隆科多速至宣布遗诏,却只将传位遗诏告知允祉等七位皇子及隆科多,对要继位的胤禛仅告以“病势日臻之故”;康熙逝世后,胤禛方得知由自己继位。 第五,胤禵回京奔丧时,雍正曾密令在路上拦截收缴他与康熙往来的所有奏折密信,严防他带任何奏折信件到京城。雍正如此心急的收缴胤禵与康熙的奏折,严防他带任何奏折信件到京城,可能是为了销毁康熙有可能传位于胤禵的证据。

胤禔和胤禵读音是什么

胤禔和胤禵,这几个字读音是:“yìn zhī hé yìn tí”胤禔读音yìn zhī,胤禵读音yìn tí。胤禔:阎崇年的《细说清朝十二帝》里面有注音,读音为yìn zhī。胤禵又名胤祯、允禵,康熙帝第十四子,雍正帝继位之后,为避雍正帝胤禛的名讳,胤禵改名为“允禵”。禔读音:[zhī]、[zhǐ]、[tí]有三种读音。一、[zhī]1、安宁。2、幸福。或问“君”,曰:“明光。”问“臣”,曰:“若稙。”——汉·扬雄《法言》二、[zhǐ]古通“祇”,恰好:“臣以三百人众不敌,~取辱耳。”三、[tí]1、安享:“遐迩一体,中外~福。”2、福。“禔福”就是福安之意。古老的汉字“禔”或许是“平安福”的源头,《易》曰:“禔旣平”;至清朝各大对外府衙的匾额仍用“中外禔福”。民间及很多宗教也流传着被赋予某种灵气的护佑“平安”的圣物被称之为“平安符(福)”。

胤禔和胤禵读音是什么?

胤禔 [yìn zhī] ;胤禵[yìn tí]。胤禔 是爱新觉罗·允禔(zhi)(1672年-1735年),原名爱新觉罗·胤禔,清朝宗室、康熙帝庶长子,雍正帝长兄。母为惠妃纳喇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幼殇未齿序,故为皇长子。曾从征厄鲁特蒙古噶尔丹。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为直郡王。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因魇咒太子胤礽,谋夺储位,被削爵囚禁。生于康熙十一年二月十四日,卒于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享年六十三岁。人物生平:爱新觉罗·允禔(1672年3月12日-1735年1月7日),贝子品级,原名爱新觉罗·保清,康熙帝子,母为惠妃那拉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帝前四子皆夭殇,依规定不序齿,故允禔为皇长子。曾从征厄鲁特蒙古噶尔丹。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为直郡王。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在塞外行围时太子允礽被废,允禔十分得意。康熙帝器重允禔,让他负责监视允礽,从塞外至京城都是由他看守。允禔认为时机已到,便向其父皇进言,要求杀死允礽。此举引起了康熙皇帝的反感。后来皇三子允祉告发允禔用魇术废太子之事,康熙皇帝对允禔所作所为极为气愤,直斥其为“乱臣贼子”。下令,夺郡王爵,严加看守,在府第高墙内幽禁起来。允禔卒于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享年六十三岁。

胤禵怎么读

胤禵是康熙帝皇十四子的名字,读音读作yn t。康熙总共十四个儿子,不光是十四阿哥胤禵,康熙其余几个儿子的名字取的也比较的生僻。不过自从雍正帝继承皇位之后,为了避开皇帝的名讳,十四阿哥胤禵改名为允禵。胤禵又叫允禵,在康熙帝的所有儿子中排行第十四,跟雍正帝胤禛是同母所生,他们的生母都是康熙帝的德妃。之所以从胤禵改为允禵,是因为避开雍正帝的胤禛。胤禵跟雍正帝虽然是同母所出的亲兄弟,但是历史上胤禵跟雍正帝的关系并不好。胤禵因为是八爷党的一员,所以跟雍正的关系一直比较紧张。即便是雍正后来继承了皇位,胤禵跟他的关系也还是剑拔弩张。不过雍正帝看在手足情谊上,并没有真的伤害胤禵。而是把他派去驻守皇陵,后来乾隆帝继位,胤禵才恢复自由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