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尼克松的水门事件是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

  • 1、绰号尼克松是什么意思
  • 2、尼克松说: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 3、水门事件是什么?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
  • 4、尼克松的水门事件是什么?
  • 5、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为什么触怒了美国人?
  • 6、名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事例
  • 7、尼克松是否参加过二战
  • 8、尼克松访华的主要成果是什么?这一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 9、尼克松访华是哪一年
  • 10、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时间是

绰号尼克松是什么意思

尼克松是美国历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政治人物,他的名字不仅仅代表着一个人,也代表着一种政治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尼克松的绰号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他被称为“尼克松”,也许是因为他的政治道路和人格魅力让人们感觉到他是一个乖巧,纯纯的人,并带有一定的诙谐和幽默感。尼克松绰号来源于美国历史上二战期间的一个本土德国情报机构“福议会”(FOG)。尼克松在1942年发表了一份名为《阿伯克罗菲特》的演讲,阐述了关于美国民族精神的观点,这份演讲深深地打动了FOG情报员。从那时起,“尼克松”这个名字就被当做FOG的代号,尼克松的名字逐渐流传开来。后来尼克松在国内外的艰苦斗争中获得了胜利,尼克松这个名字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政治文化的一部分。尼克松绰号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并在常人和媒体的日常用语中广泛流传。许多政治家,特别是美国的共和党人,也常被人们称之为“尼克松”。尼克松这个名字所代表的政治力量与社会影响力已经超越了他本人的政治生涯,成为了人们对于美国传统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的集体追求。

尼克松说: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一个时代结束了:美苏争霸背景下,美国同共产主义国家硬对抗的时代结束了,同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中美新型关系的背景下,美国开始了改造中国,利用国际经济秩序,包括关贸总协定、汇率体系等进行颠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战役开始了。修改后:中美关系的开始转变,由原先的敌对对抗关系走向缓和,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此后中美逐渐打破坚冰,建立彼此尊重的关系,启发了国际政治中意识形态体系的更新,推动了世界和平与经济流通,堪称20世纪政治史上的里程碑。21世纪的到来!1970年尼克松访华 标志中美冷战结束 开始外交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尼克松说: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其具体含义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由对抗走向缓和)。1、尼克松所说的“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指的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因此中美双方是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的;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应遵循《中美联合公报》的规定: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2、1979年,发表《中美建交公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中美双方的发展,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整个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尼克松访华:文革后期,中共开始考虑缓和与西方的关系,中美之间展开秘密谈判。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的欢迎。2月28日,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宣布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二、影响:尼克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中美两艘大船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中,各自转个180度大弯来之不易。此后中美逐渐打破坚冰,建立彼此尊重的关系,启发了国际政治中意识形态体系的更新,推动了世界和平与经济流通,堪称20世纪政治史上的里程碑。同时,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国的意义重大,这使中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联系加强,关系得到改善,为以后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当时,使中国不再处于两个拳头打人的不利局面,在实际上结束了以往的以意识形态决定对外政策的指导方针。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八十年代末苏联、东欧剧变对中国的影响。

水门事件是什么?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

就是指的美国总统窃听事件,因为在美国总统和其他人员进行交涉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了一个窃听器,导致美国的重大机密都给暴露出去了。水门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丑闻。水门事件直接导致尼克松总统辞职,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主动辞职的总统。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美国20世纪以来,政治丑闻最大的就是这个“水门事件”了。这个事情也是影响了很多政府官员,包括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辞职的总统尼克松。那么这一次的水门事件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来龙去脉!“水门事件”是发生在美国政坛的一桩政治丑闻。时间是在1972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主要当事人是尼克松和以他为代表的共和党派人士。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68年,尼克松参加美国总统竞选最终获胜,他有幸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37任总统。尼克松在任期间对中国表现出了友好态度。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主席拖着病体亲自接见了他,当时毛主席已是80岁的耄耋老人了,主席在晚年终于见证了中美破冰之旅,尼克松为增进中美友谊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都知道,美国总统任期为4年,到了1972年,尼克松4年任期满,美国这时要进行大选,尼克松计划参加连任竞选。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尼克松的主要对手是民主党派的领导人,他的竞选团队首先要做的就是击败民主党派领导人。为了摸清民主党派的底牌,以尼克松竞选首席顾问——詹姆斯·麦克德为首的5人,在傍晚时分偷偷潜入“水门大厦”,进行安装窃听器和偷拍有关文件的行动。尼克松的这5位手下完全不是干间谍的料儿,由于办公室内光线太暗,这几个人用手电照来照去,简直是自我暴露目标的无脑行为。果不其然,手电的光柱引来了刚下楼梯下班的民主党派工作人员的注意,这名工作人员以为窃贼进入办公室偷东西,于是即刻报了警。不用说,尼克松的手下5个人随即被捕,“偷拍窃听丑闻”随即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尼克松的人设被质疑。美国调查局马上成立特别法庭,把这个案件称为“水门事件”,对制造“水门事件”的主要领导者詹姆斯·麦克德进行了突审,没几个回合詹姆斯·麦克德就招认了,不过他坚称尼克松不知道实情。此时尼克松竞选团队慌了手脚,国内的反尼克松的声浪越来越高,为了保住尼克松的名声,团队采取了“丢车保帅”的办法,推出白宫法律顾问迪安当替罪羊。迪安可不是任人宰割的角色,他懂法律,知道如果这个罪名成立,他将深陷40多年的牢狱之灾。为了自保,迪安把他所知道的秘密一股脑的做了交代和揭露,意思是将功赎罪、换取赦免。此时尼克松拼尽全力努力维护着自己正人君子的形象。由于过去尼克松政绩不错又没有任何污点,人们相信他不知道内情,在随后的大选中,尼克松竞选连任成功。然而,民主党派并甘心失败,在国会中占多数的民主党派随即成立了特别法庭,对“水门事件”进行彻查。尼克松毁灭证据被国会弹劾,美国民众对尼克松无底线的行为感到了愤怒。各地爆发了要求尼克松下台的示威游行,尤其是激进的美国高校大学生更是进行了打砸施压。全国各地出现了暴乱,尼克松众叛亲离,不辞职肯定过不了关。迫于无奈,尼克松只好在1974年8月8日提出辞职。“水门事件”经过两年时间,最终以尼克松辞职而落下了帷幕。

尼克松的水门事件是什么?

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l,或译水门丑闻)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之一。其对美国本国历史以及整个国际新闻界都有着长远的影响。水门事件之后,每当国家领导人遭遇执政危机或执政丑闻,便通常会被国际新闻界冠之以“门”(gate)的名称,如“伊朗门”、“情报门”、“虐囚门”等。 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事件发生后尼克松曾一度竭力掩盖开脱,但在随后对这一案件的继续调查中,尼克松政府班子里的许多人被陆续揭发出来,并直接涉及到尼克松本人,从而引发了严重的宪法危机。1973年10月23日,美国众议院决定由该院司法委员会负责调查、搜集尼克松的罪证,为弹劾尼克松作准备。1974年6月25日,司法委员会决定公布与弹劾尼克松有关的全部证据。7月底,司法委员会陆续通过了三项弹劾尼克松的条款。尼克松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于8月8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 从1972年6月17日詹姆斯·麦科德等5人闯入位于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总部开始,一直到1974年8月9日尼克松总统辞职,《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和卡尔·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对整个事件进行了一系列的跟踪报道,正是由于他们报道的内幕消息揭露了白宫与水门事件之间的联系,从而最终促使了尼克松的辞职。在水门事件的大部分案情被揭露之后,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于1974年和1976年先后出版了两本关于水门事件内幕的书《总统班底》(All the President's Men,又译《惊天大阴谋》)和《最后的日子》(The Final Days),两位记者在书中详细记录了采访、报道以及挖掘整个事件的全部过程。1976年,根据《总统班底》一书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在第4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包括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艺术指导等在内的共计四项大奖。向两位记者提供情报的人,代号为深喉,在2005年5月31日揭晓,是前联邦调查局副局长马克·费尔特。是指1972年共和党尼克松在竞选总统的时候,为获得民主党内部的策略和情报,其尼克松的首席安全顾问詹姆斯为首的五人在安装窃听器当场被捕,于此事后,尼克松在1974年8月8日宣布次日辞职。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水门事件主角,尼克松的权力之路尽管尼克松敢为天下先,在中美关系以及越南战争问题上做出了重大举措,但他仍然栽了一个跟头,那就是“水门事件”。事情是这样的:1972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共和党为了替尼克松的竞选创造有利条件,让人潜入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所在地的水门大厦,偷拍文件和安装了窃听器,但被保安发现,有五人当场被捕。由于当时事件真相未明,尼克松的竞选活动并未受影响,尼克松仍然连任成功。但尼克松再次上台后,“水门事件”真相陆续公之于众,引起舆论大哗,尼克松受到巨大的压力,以至不得不改组政府,后来又被迫交出“水门事件”中偷录的录像带。最后,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三次通过弹劾案,指控尼克松,尼克松还面临国会弹劾的危险,最终,他选择辞职,以避免被弹劾下台,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没有完成任期就自己下台的总统。尼克松辞去总统职务,在一段意志消沉的日子之后,重新振作,开始集中力量撰写《回忆录》。1974年,福特总统宣布赦免尼克松在任期内的一切罪行。1994年4月22日,尼克松在纽约逝世,享年81岁。世界许多国家的领导人纷纷发表吊唁,称赞他在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中的重大影响。

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为什么触怒了美国人?

因为尼克松作为美国总统不仅仅没有以身作则反而是知法犯法,而且尼克松还直接动用总统权力来为自己谋私利。当时尼克松把别人当成傻子,妄图掩盖这件事。还一次又一次的利用人民的信任。最后事情败露,被利用的美国人民觉得自己被耍了,所以才会那么生气。因为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美国大选的公平性,所以才会触怒了大量美国人。关于导致尼克松下台的水门实际,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美国人都会这么愤怒,是不是有点过激了,但其实,这里面也是有原因的。在美国民主党总部办公室抓到了五个戴着医用外科手套、正在拍照和安装窃听设备的男子。经审问,是前中央情报局雇员,同时,还是现任总统尼克松竞选连任委员会负责安全工作的首席顾问。看到自己人被抓,尼克松在8月29日期发表电视讲话,向美国人民保证:“白宫班子中,本届政府中,受雇人员中,没有人卷入这一荒唐事件。”然而,正在和同僚弹冠相庆的尼克松没有想到,一个自称“深喉”的人,给《华盛顿邮报》写了匿名信,坚称“水门事件”背后有不可告人的猫腻。“深喉”的欲言又止,成功引起了《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和卡尔·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的注意,他们开始玩命深挖“水门”背后的真相。民主党的心有不甘,迫使国会成立了“水门事件”调查委员会。这一调查不得了,詹姆斯·麦科德竟然顶不住压力,直接把上司将白宫法律顾问迪安给出卖了。这距离尼克松电视讲话才半年,春风得意的连任总统没有想到,当着全国观众信誓旦旦拍板的手,竟然打到了自己脸上!老尼克松决定弃车保帅,让迪安当替罪羊。这迪安也是一个人才,当着尼克松的面,拍着胸脯保证不会出卖他。结果一到庭审,听说背锅要坐40年牢,直接主动申请坦白从宽,巨细无遗地交代了3个多小时,把真相全说出来了。迪安的坦供,在美国引起了轰动。尼克松自掘坟墓,在声明中说,事先并不知道水门事件,事后也没有任何阻挠调查的行为,窃听都是为了国家安全,是合法的、必要的,从罗斯福总统时开始,每一个总统都这么干也因此,尼克松遭到了美国人的愤怒职责,也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被弹劾辞职的总统。

名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事例

尼克松总统和狗 提到尼克松,人们就会想到“水门事件”,想到尼克松的孤傲、狡猾和多疑。但一路靠打工完成从小学到大学学业的他,也有随和、诚实、可亲的一面。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宁肯不当副总统,也不能没有小猎犬。 1952年 7月11日,美国共和党提名39岁的尼克松为副总统后选人,作为艾森豪威尔的竞选伙伴。正当他踌躇满志,忙于到各地演讲拉票的时候,9 月18 日《纽约邮报》的两篇文章像颗原子弹,引起了整个美国的震荡。头版的标题是“秘密的尼克松基金!”另一版上的标题是“大富翁的秘密托管基金使尼克松过着远远超出他薪金收入的豪华生活”。民主党和共和党内部反对尼克松的人都想趁机把尼克松拉下马,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各种手段大造对尼克松竞选不利的舆论,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尼克松前后考量了一下基金,认为自己没什么过错。也就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可他的竞选活动越来越难进行,每到一地都遭到众人的质问。在俄勒冈的波特兰,愤怒的人群把尼克松夫妇推来搡去,有人把硬币扔进尼克松的汽车里,还有的一手拿棍棒,一手摇晃着一个铁盒子,上面写着“给穷鬼尼克松捐几个小钱吧!” 此时的艾森豪威尔处于两难选择的境地。他知道,尼克松有一大批追随者,如果建议尼克松退出,则给人的印象是被他逼迫的,这势必分化自己的队伍;另一方面,如果他发表声明支持尼克松,则又可能被人指责他包庇别人做坏事。然而,大选处于焦灼状态,“基金问题”拖下去对自己的竞选更为不利。于是他建议尼克松在电视上作次演讲,把从政以来的所有情况向全国人民讲清楚,让美国人民做出选择。 9 月23 日晚上,尼克松的妻子帕特陪伴他进入电视演播室,在射像机后面用鼓舞、信任和期待的眼神注视着他。 “我的美国同胞们:今天晚上,我作为一名副总统候选人和一个诚实、廉正受到质疑的人来到你们面前。”尼克松不愧是演讲的天才,几句开场白后他就恢复了必胜的信心。没有演讲稿,也没有任何提纲,他滔滔不绝地讲下去,好像自己在外面受到了委屈,回来向自己的妻子深情诉说。 他从自己的童年开始申诉,对自己的经济收支情况一笔一笔地向听众交代,表明自己的清白。他知道,这还不足以让选民信任他,自己怎么说都会被选民认为是打竞选嘴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于是,他不失时机地拿出了证据,那就是对这个基金的审计结果和法律认定:“我们的结论是:1.在对达那·史密斯所建立的基金的捐赠和支出中,尼克松参议员没有获得任何经济利益;2.在对这个基金的管理过程中,尼克松参议员没有违犯任何联邦法律或州法律;3.该基金中不管是由达那·史密斯直接支付给第三者的部分,还是支付给尼克松参议员用以偿还他所列明的办公费用部分,依据现行税法,尼克松参议员据此所得收入无须提出报告,也无须纳税。” 证据一亮,对污蔑尼克松受贿的谣言不攻自破。但他并不满足于此,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向选民讲明政治竞选是如何运作的,并趁势把民主党提名的副总统候选人斯帕克曼拉了进来,揭露他在过去10年里,一直把他老婆的名字列进议员的雇员工资单里,让选民做评断,这是否合理,从而分化了民主党的阵营,让那些倾向投民主党票的选民动摇起来。 尼克松不愧是尼克松,演讲高手,他能抓住美国人民的心理反映。他知道,把“基金问题”说明白只能说自己是无辜的,还不能赢得选民的心。人们厌倦了政治,政治辩论是政客们之间的事情,百姓则更看中你有没有人情味,是不是可亲可爱。这时,他想到了罗斯福总统的那条狗。罗斯福总统在1944年也受到抨击,说他大战期间专门派一艘驱逐舰去阿留申群岛接他的爱犬法拉。罗斯福只用一句话就把攻击他的人打垮了。他说:“对我和我家庭的攻击,我并不在意,可法拉对此生气。”他顺势牵出一条狗来,把演讲由单人表演变成了“双簧”,从而把演讲戏剧性地推向高潮。 他先卖关子,说有个秘密要告诉大家,他说自己确实收过礼。正对尼克松的长篇申诉听得有点厌烦的听众立刻打起了精神。这就是人们的猎奇心理,一听说有秘密,就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倒要听听尼克松究竟收了什么礼,收了谁的礼。尼克松不紧不慢地说: “远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人听帕特在电台上说,我们的两个孩子很想有只狗。不管你信不信。” 是呀,政客玩弄的就是手腕,他们翻手作云,覆手为雨,说什么,百姓都半信半疑,所以,就说“不管你信不信”来缓和与听众的对立情绪。可他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让听众不得不信: “当时我们正在竞选旅行,在离开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的头一天,联合火车站派人给我们送信来,说他们收到一个给我们的包裹。我们下楼去取。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在条板箱内装着个长耳小猎犬,是刚才提到的那个人从得克萨斯州送来的。这只狗黑白花相间,我们6岁的特里西娅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西洋棋”(这只狗的颜色黑白相间,像西洋棋的棋盘一样)。” 听众听到这里,对尼克松产生了信任感,认为他连收到的一只狗都说了出来,还有什么隐瞒的呢?况且送狗的人和尼克松压根就不认识,狗也不是送给尼克松的,而是送给他孩子的。这算什么受贿? 尼克松知道,此时的听众情绪被调动了起来,于是马上为这篇演讲“点睛”: “大家知道,我们的孩子和其他人家的孩子一样,非常喜欢狗。现在我要说清楚,不管他们怎么议论这件事,我们都要留下这只狗。” 这是在做竞选演讲么?这不是拉家常么?这几句家常话一下子把尼克松和听众的距离拉近了,听众感觉就是在尼克松家串门,抚摩着那可爱的“西洋棋”,听主人讲述它的故事。太感人了,谁听了都会为之动容。哇,尼克松这小子这么爱孩子,为了让孩子高兴,自己宁肯不当总统也不会把那只狗交出来。他懂感情,爱孩子,爱家庭,是个值得信赖的人。有的选民眼睛湿润了:看来自己过去错怪了这个青年!艾森豪威尔的夫人玛米在电视前看到这里,不禁啜泣起来。总统竞选班子里的人不少眼中已噙满了泪水。 美国人认狗不认人,这只“西洋棋”小猎犬一下子吸引了众多的支持者。演讲一结束,电视台的电话一直忙个不停,成千上万的支持者打电话,支持尼克松。在尼克松下榻的饭店,也收到了几千份电报。人们还送给“西洋棋”各式各样的狗项圈、毯子、狗窝和狗粮。 其实政治家养狗并不只是出于对狗的喜爱,还有树立自身亲民形象的目的。人们看尼克松这么爱狗,宁可不当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副总统,也不抛弃那只狗,使公众觉得他们随和、细心、富有人情味儿。要是没有这条狗,尼克松的政治生涯也许就断送在“基金问题”上了,也就没有连任两届的尼克松副总统和连任两届的尼克松总统。当上副总统的尼克松及其全家对这只“西洋棋”宠爱有加,俨然成了其家庭的亲密一员。 1964“西洋棋”死后葬在长岛的一个宠物公墓里。尼克松去世后,人们把“西洋棋”看作是尼克松及其家庭遗产的一部分,于是,就把“西洋棋”的遗骨移葬到加州尼克松墓旁。

尼克松是否参加过二战

参加过,如1楼所写,没有直接投入前线作战参加过。1942年,珍珠港事变6个月后,当尼克松听到征募青年海军军官的消息后,便立刻报名加入军队。尼克松被分配到艾奥瓦州奥坦瓦海军航空站担任主管军官的助手,授中尉军衔。当时这个机场正在建设之中,既无战事,也无公务,这使精力旺盛的尼克松非常郁闷。经他多次提出申请,尼克松最终被任命为预备役上尉,派到南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亚岛上,在那里的美军南太平洋战斗空运司令部工作。他所在的单位主要负责编制美军C-47运输机在南太平洋的飞行计划。由于工作很有效率,尼克松被传令嘉奖。后来尼克松向上级要求能够上前线与日军作战,于是他又被转去布干维尔岛和格林岛,但倒霉的是,尼克松一到那些地方,那里的日军就撤退了。随着战事对美军越来越有利,尼克松也失去了参与真正战争的机会。此后,尼克松在加利福尼亚的美海军第8航空大队服役,直至1946年3约10 日以少校军衔退役。

尼克松访华的主要成果是什么?这一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总统尼克松入主白宫后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开展“均势外交”,增强美国对付苏联的力量,并调整其亚洲政策,多次作出寻求“与中共改善关系”的姿态,包括主动建立了通过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与中国互传口信的渠道。 7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从调整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外交战略需要出发,通过请美国作家斯诺传话、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等方式,发出愿与美方接触、争取打开中美关系僵持局面的信息。 1971年4月21日中国政府就美方提出双方举行高层对话的建议给美国政府一个答复:“要从根本上恢复中美关系,必须从中国的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撤走美国 尼克松访华一切武装力量。而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只有通过两国高级负责人直接商谈才能找到办法。因此,中国政府重申,愿意公开接待美国特使如基辛格博士,或美国国务卿甚至美国总统本人来北京直接交谈。”尼克松总统于同年5月中答复说,为解决两国之间的分歧问题,并由于对两国关系的重视,他准备在北京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诸位领导人进行直接交谈,并建议由基辛格赴华与中国高级官员举行一次秘密的预备会议。中国同意这一建议。1971年7月9~11日,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双方讨论了国际形势及中美关系问题,并就尼克松访华一事达成协议,7月16日发表了《公告》。公告说:“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毛泽东会见再度访华的尼克松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七天的历史性访问。访问期间,尼克松总统会见了毛泽东主席,同周恩来总理进行了会谈。双方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着重讨论了印支问题和台湾问题。成果: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定上海《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意义:结束了中美两国长达二十二年的敌对状态,使我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联系加强,关系得到改善,为以后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当时使我国不再处于两个拳头打人的不利局面,与苏东国家的距离进一步拉开,在实际上结束了以往的以意识形态决定对外政策的指导方针。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八十年代末苏东波对我国的影响。成果签定上海《中美联合公报》意义:结束了中美两国长达二十二年的敌对状态,使我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联系加强,关系得到改善,为以后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业+1 以下的答案是我自己做的。成果:中美签署了《联合公报》意义:结束了两国长达20多年的敌对、隔绝状态。成果: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定上海《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意义:结束了中美两国长达二十二年的敌对状态,使我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联系加强,关系得到改善,为以后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当时使我国不再处于两个拳头打人的不利局面,与苏东国家的距离进一步拉开,在实际上结束了以往的以意识形态决定对外政策的指导方针。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八十年代末苏东波对我国的影响。

尼克松访华是哪一年

1.引言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历史性地访华,与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举行了重要会谈,这是中美两国建交前的一次重要外交活动。尼克松访华是哪一年?答案是1972年。这次访华改变了中美两国之间长达20多年的敌对关系,重新定义了两国关系,被公认为20世纪最重要的外交事件之一。2.尼克松访华的背景尼克松上台后,他意识到中美之间的敌对关系已经对美国的国际地位和在东亚地区的战略利益造成了很大的损害。此外,随着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日益加剧,美国意识到与中国建立正常关系的必要性。因此,尼克松政府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变中美关系。3.访华的重要意义尼克松访华的意义是多方面的。首先,它为两国关系的改善打下了基础,开启了年代。其次,访问为中美两国建交创造了条件。此外,访问改变了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最后,访问还为美国的全球外交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4.访华的影响尼克松访华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改变了中美关系,从而在世界政治中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外,它还鼓励了其他国家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并对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也为美国与苏联关系的改善创造了条件。5.访华的挑战尼克松访华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来自国内的反对声音十分强烈,共和、民主和新闻界的多数人都反对他的访问。此外,中美两国之间长期的敌对态势,也给访问带来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尼克松本人也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如与中国领导人磋商一致,获得国内的支持等等。6.结语总之,尼克松访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外交事件之一,其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它不仅深化了中美两国之间的合作和互信,也为两国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时间是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2月28日,中美两国发表了指导两国关系的《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打开。尼克松此次访华是20世纪国际外交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2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尼克松总统。 尼克松参观北京故宫博物院 22日,周恩来总理同尼克松总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就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进行了讨论。周恩来表示:台湾问题是阻碍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尼克松表示: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26日,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总统赴杭州访问。之后,尼克松一行飞往上海。 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在公报中,双方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在台湾问题上中方重申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方声明:“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为促进中美友好关系,中国政府将一对大熊猫“兴兴”和“玲玲”送给美国人民。 《人民日报》1972年对尼克松总统访华的报道 作为当年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美国前国务卿黑格参与了有关“上海公报”的谈判,成为这段珍贵历史的重要见证人。黑格在2002年初接受新华社记者的书面采访时说,尼克松1972年2月的中国之行是他总统任内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也是20世纪最重大的外交行动之一。这一历史性事件在华盛顿和北京之间开创了新关系,对30年来整个亚洲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黑格说,尼克松总统和中国领导人找到了一个需要美中两国合作和友谊的战略利益交汇点。尼克松认识到,建立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和持久性的美中关系很有必要。黑格强调,在当前发展持久、长远的美中关系要比过去数十年更加重要,“9·11”事件证实了这一事实。“9·11”事件表明,美中利益的交汇点是加强双边关系的催化剂。在谈到“上海公报”的重要性时,黑格说,这份公报的关键内容是:“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至今,这一点仍然必须是美中两国关系的试金石。这一得到美国6位继任总统确认的原则,使两个伟大国家的关系克服了那些难以避免的分歧。这一原则也为两国后来发表的中美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