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关汉卿简介
- 2、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简介
- 3、关汉卿是什么家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名家
- 4、关汉卿为什么号已斋叟
- 5、元代戏曲作家关汉卿有哪些代表作?
- 6、关汉卿的创作风格是什么?
- 7、关汉卿的剧情简介
- 8、“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哪四位?
- 9、简答题:简述关汉卿的历史影响。
- 10、《关汉卿》是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
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他一生“不屑仕进”([元]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初贾仲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其中有几种是否为关汉卿所作尚有争议;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的代表人物。在元代众多杰出的杂剧作家中,关汉卿既因为最早出现而走在前列,又因为作品的众多、编剧技巧的高绝、舞台成就的卓越而发挥着特殊的影响力。特别是关汉卿剧作的内容最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特点,并且贯注着强烈的时代 *** ,因而成为元杂剧中具有震撼力的黄钟大吕。 关汉卿由金朝进入元朝,自视为前代遗民,不屑于出来做官,于是在杂剧创作中寄寓平生,借以抒发自己对于社会的不满与愤郁。关汉卿和当时活跃于书会中的杂剧作家、散曲作家及勾栏中的杂剧演员和其他歌儿 *** ,有着广泛的交游,时常与他们讨论创作情况,在他众多的杂剧作品中也透露出强烈的平民意识。 关汉卿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号已斋叟(一作一斋)。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的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青楼女子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 *** 和迫害。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 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后世称关汉卿为“曲圣”。1958年,曾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开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同年6月28日晚,国内至少100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由于不满于黑暗社会的压抑与摧残,关汉卿长期“混迹”在勾栏妓院。在玩世不恭的背面,隐藏着冷峻悲凉的内心世界和热烈乐观的战斗精神。他那贴切现实、充满血肉之感的笔触,诉说着社会民众的困苦与无奈;又将一腔悲悯的情怀,倾洒在被污辱的女性身上。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是《窦娥冤》。 《窦娥冤》取材于汉代流传下来的“东海孝妇”民间故事,关汉卿结合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体认,精心构制了这个大悲剧。窦娥因家贫被卖给蔡家做童养媳,丈夫早死,婆媳相依为命。流氓张驴儿闯入这个家庭,胁迫窦娥婆媳嫁给他们父子为妻,遭到窦娥严辞拒绝。张驴儿欲毒死蔡婆,结果反毒死了自己的父亲,便嫁祸给窦娥。昏聩的桃杌太守严刑逼供,将窦娥屈打成招,并被处死。违法的人并未得到制裁,守法的人却被“法纪”送了性命。戏剧的锋芒直指酷虐的封建统治。当窦娥幻想破灭,她愤怒地呼喊出:“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的责天问地,也是关汉卿的呼喊,代表着不屈从于现实命运的浩然正气。元杂剧多充溢着一种郁闷、愤懑的情绪,这是在异族统治下的元代作家目睹种种黑暗现象后的自然流露。但关汉卿在《窦娥冤》中表达的是对整个社会的否定与诅咒般的诘难,具有无可辨驳的深刻性。 根据《录鬼簿》和《辍耕录》的记载,他和著名杂剧作家杨显之,散曲作家王和卿是挚友,还和杂剧著名演员朱帘秀有交往。当时北方青年杂剧作家高文秀有“小汉卿”之称,而南方戏剧作家沈和甫被称为“蛮子汉卿”,可以想见他在当时戏剧界的地位和影响。 关汉卿写了六十多种杂剧,现传《感天动地窦娥冤》、《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杜蕊娘智赏金线池》、《望江亭中秋切会旦》、《温太真玉镜台》、《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和《包待制智斩鲁斋郎》等八种见《元曲选》,是臧懋循根据当时民间流传的“坊本”选录的。在传刻过程中虽可能经过改动,但基本上保持关剧的精神面目。《关大王单刀会》、《关张双赴西蜀梦》、《闺怨佳人拜月亭》和《诈妮子调风月》四种见《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是现传关剧最早的刻本,保存了元人杂剧的最初面目,可惜曲白都不全(注:现传明钞本《单刀会》曲白俱全。)。《山神庙裴度还带》、《邓夫人苦痛哭存孝》、《刘夫人庆赏五侯宴》、《状元堂陈母教子》、《王闰香夜月四春园》五种见明赵琦美钞校《元明杂剧》,除《哭存孝》、《四春园》外,其余三种同其他现传关剧风格相去较远,有的还和《录鬼簿》的记载不符,是否关剧是可疑的。此外还有人根据作品的内容和《录鬼簿》的记载,怀疑《鲁斋郎》不是关汉卿的作品,怀疑尚仲贤的《单鞭夺槊》就是关汉卿的《敬德投唐》。明人以《鲁斋郎》为关汉卿作,是否别有文献根据,已不可知,但从《鲁斋郎》揭露现实的深刻、关目安排的巧妙和曲白的本色生动看,和关汉卿的作品更接近。《单鞭夺槊》里虽有敬德投唐的情节,但不是全剧中心内容,因此我们仍以《鲁斋郎》为关作,同时也不取《单鞭夺槊》即《敬德投唐》的说法。 关汉卿除杂剧外,还有部分散曲流传。他的散曲更多的流露他的消极思想,成就远不如杂剧。 关汉卿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是中国戏曲的奠基人。元末明初的贾仲名就说他是“驱犁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这话并没有夸张。他一生创作了六十多种杂剧,不仅鼓舞了当时广大人民反对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斗争;而且对后来的戏剧创作有巨大的影响。作品里带有理想色彩的现实主义精神更为后来接近人民的戏剧家所继承。根据他的《拜月亭》杂剧改编的《拜月记》在南戏与传奇里一直起著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部分作品如《窦娥冤》、《拜月亭》、《单刀会》等七百年来一直上演不衰,并为我国戏曲里的悲剧、喜剧的关目处理,各种人物的舞台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典范。 但历来封建文人,除了臧懋循等个别作家外,都是把他贬得比较低的。明初《太和正音谱》的作者朱权说他:“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之才。”明代文人都认为关汉卿的成就不如王实甫,甚至毫无确切根据地把《西厢记》的第五本说成是关汉卿作的,对它肆意攻击。有些封建文人还任意篡改他的作品。明代根据《窦娥冤》改编的《金锁记》把这部震撼人心的悲剧改成了一部“翁做高官胥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的大喜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明代《古名家杂剧》本的《窦娥冤》、《鲁斋郎》等,还删节了剧中一些战斗性很强的曲文。 关汉卿这样一个伟大的戏剧家,只有在今天才能得到大家充分的重视。他那种鲜明的爱憎感情、卓越的艺术技巧以及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精神,也只有在今天才能得到正确的继承和发扬。
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他一生“不屑仕进”([元]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初贾仲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其中有几种是否为关汉卿所作尚有争议;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关汉卿,一个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前前后后为戏曲文化贡献了非常多的资源,在有限的时间里,带给人们很多不一样的惊喜,这样伟大的戏剧家怎么能让人不敬重,接下来戏曲大全,就带你一起来了解关汉卿。 关汉卿(1219——1301年),元代杂剧奠基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最着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圣”。 在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慷慨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 剧目简介: 《录鬼簿》着录关汉卿杂剧名目共62种(今人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着录关剧存目共67种),今存18种,其中几种是否关作,人们尚有不同意见。现将诸本简介如下: 1、《感天动地窦娥冤》:四折一楔子。此剧第四折写窦天章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据《元史·百官志》与《南村辍耕录》记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知此剧当作于至元二十八年之后,是关汉卿晚年的作品。此剧现存版本,主要有明代陈与郊编、万历十六年(1588)龙峰徐氏刊刻《古名家杂剧》本,明代孟称舜编《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本和明代臧懋循编《元曲选》本。臧懋循曾参照多种藏本进行加工校订,故关剧诸版本中以臧本为最佳(下同,不一一注明)。 2、《望江亭中秋切鲙》:共四折。现存明息机子编万历二十六年(1598)《杂剧选》本、明王骥德编万历顾曲斋刊《古杂剧》本和《元曲选》本。前两本剧名作《望江亭中秋切鲙旦》。 3、《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共四折。现存版本,有《古名家杂剧》本与《元曲选》本。 4、《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四折一楔子。《录鬼簿》于关汉卿名下未着录此剧,故本剧是否关作,有人持怀疑态度。但明代《古名家杂剧》本和《元曲选》本都题“关汉卿撰”;《今乐考证》、《曲海总目提要》诸书也题“关汉卿撰”。从剧作艺术风格看来,也与关剧肖似。且第三折张圭唱词中曾引用与关氏“莫逆交”的杨显之《酷寒亭》剧中的故事,故在未有新的否定材料发现之前,可暂定为关作。现存主要有《古名家杂剧》本与《元曲选》本。 5、《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四折一楔子。孟称舜、曹栋亭刊本《录鬼簿》未着录此居,故有人疑非关作。但天一阁本《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均题关汉卿撰,故可以肯定为关作。现存有《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本。 6、《杜蕊娘智赏金线池》:四折一楔子。现存有《古名家杂剧》本、顾曲斋《古杂剧》本、《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本及《元曲选》本。 7、《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四折一楔子。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及《元曲选》本。 8、《温太真玉镜台》:四折。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古杂剧》本、《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本与《元曲选》本。 9、《尉迟恭单鞭夺槊》:四折一楔子。现存明赵琦美《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和《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后二本题尚仲贤撰。尚仲贤所作为《尉迟恭三夺槊》,现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故从赵琦美钞校本,定为关作。 10、《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四折。现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及近人王季列编《孤本元明杂剧》本。《录鬼簿》与《元刊杂剧三十种》着录本剧名目为《关大王单刀会》,脉望馆本作《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11、《王闰香夜月四春园》:四折。《录鬼簿》有《钱大尹鬼报绯衣梦》,即本剧。天一阁本《录鬼簿》简名《非衣梦》,题目正名为“王闺香夜昂四春园,钱大尹智勘非衣梦”。说集本、孟称舜本《录鬼簿》简名《绯衣梦》,《也是园书目》作《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古杂剧》本与《脉望馆钞校古今杂剧》本。 12、《刘夫人庆赏五侯宴》:五折一楔子。本剧是否关撰,尚不能肯定。剧中较多描写了关剧其他本子中未出现过的农村生活场景,还采用了五折一楔子的形式。这在关剧中属破例。 13、《邓夫人苦痛哭存孝》:四折。现存有《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14、《山神庙裴度还带》:四折一楔子(楔子在第四折前)。按元末明初贾仲明也有《裴度还带》剧,天一阁本《录鬼簿续编》题目正名为“长安市璚涯报恩,山神庙裴度还带”。因此有人认本剧为贾作。现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15、《状元堂陈母教子》:四折一楔子。本剧名目孟称舜本、曹栋亭本《录鬼簿》俱不载,思想倾向、艺术风格和关汉卿其他喜剧不类,疑非关作。现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16、《闺怨佳人拜月亭》:原本未分折目,实应为四折一楔子。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仅存曲词及部分科白。 17、《诈妮子调风月》:原本未分折目,实应为四折,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仅存曲词及部分科白。 18、《关张双赴西蜀梦》: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无“题目正名”及科白,仅有四套曲词。 仍流传剧目,此外有剧目流传的尚有下列45种: 1、董解元醉走柳丝亭(《录鬼簿》着录剧名,已佚,下同) 2、丙吉教子立宣帝 3、薄太后走马救周勃 4、太常公主认先皇 5、曹太后死哭刘夫人 6、荒坟梅竹鬼团圆 7、风月状元三负心 8、没兴风雪瘸马记 9、金银交钞三告状 10、苏氏进织锦回文 11、升仙桥相如题柱 12、金谷园绿珠坠楼 13、汉匡衡凿壁偷光 14、刘夫人书写万花堂 15、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16、晏叔原风月鹧鸪天 17、姑苏台范蠡进西施 18、开封府萧王勘龙衣 19、柳花亭李婉复落娼 20、甲马营降生赵太祖 21、贤孝妇风雪双驾车 22、双提尸鬼报汴河冤 23、老女婿金马玉堂春 24、宋上皇御断姻缘簿 25、崔玉箫担水浇花旦 26、隋炀帝牵龙舟 27、风雪狄梁公 28、屈勘宣华妃 29、月落江梅怨 30、管宁割席 31、白衣相高凤漂麦 32、孙康映雪 33、唐明皇哭香囊 34、唐太宗哭魏徵 35、武则天肉醉王皇后 36、翠华妃对玉钗 37、汉元帝哭昭君 38、刘夫人救哑子 39、刘盼盼闹衡州 40、吕无双铜瓦记 41、风流孔目春衫记 42、萱草堂玉簪记 43、楚云公主酹江月 44、鲁元公主三噉赦 45、醉娘子三撇嵌 【结束语】戏曲文化,在我们身边出现的似乎是越来越少了。而且许多人也不再去听这些传统的戏曲,但是这么一个值得留恋的东西。我们又怎么能把它丢了呢?
关汉卿是什么家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名家
关汉卿是什么家,很多人对于关汉卿这个人都非常熟悉,他是元代杂剧的名家,在元杂剧灵域取得的成就非常之大,更是在中国古代戏曲的地位非常的高,所以说起关汉卿,应该就是元杂剧的大家、名家,更是非常非常专业的人士,对中国戏曲的影响非常大。 关汉卿 - 创作旨趣 元朝是儒家思想依然笼罩朝野而下层人民日益觉醒,反抗意识日益昂扬的年代;在文坛,雅文学虽然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但它毕竟余风尚炽,而俗文学则风起云涌,走向繁荣。这两股浪潮碰撞交融,缔造出奇妙的文化景观。 关汉卿 关汉卿生活在这样的历史阶段,他的戏剧创作和艺术风貌便呈现出鲜明而驳杂的特色。一方面,他关心民生疾苦,对大众文化十分热爱;另一方面,在建立社会秩序的问题上,他认同儒家仁政学说,甚至还流露出对仕进生活的向往。他一方面血泪交流地写感天动地的《窦娥冤》,另一方面又以憧憬的心态。 编写了充满富贵气息的《陈母教子》。就其全部文学创作的风格而言,既不全俗,又不全雅,而是俗不脱雅,雅不离俗。就创作的态度而言,他既贴近下层社会,敢于为人民大声疾呼,却又不失厚人伦、正风俗的儒学旨趣。他是一位勇于以杂剧创作来干预生活积极入世的作家,又是一位倜傥不羁的浪子,还往往流露出在现实中碰壁之后解脱自嘲,狂逸自雄的心态。 关汉卿 - 评价和影响 关汉卿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是中国戏曲的奠基人。作品里带有理想色彩的现实主义精神更为后来接近人民的戏剧家所继承。根据他的《拜月亭》杂剧改编的《拜月记》在南戏与传奇里一直起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部分作品如《窦娥冤》、《拜月亭》、《单刀会》等七百年来一直上演不衰,并为我国戏曲里的悲剧、喜剧的关目处理,各种人物的舞台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典范。 元末明初的贾仲明就说他是“驱犁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这话并没有夸张。他一生创作了六十多种杂剧,不仅鼓舞了当时广大人民反对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斗争;而且对后来的戏剧创作有巨大的影响。 《析津志》:“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关汉卿 贾仲明吊词:“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并“至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 既对他的倜傥不羁有所评价,又对他的才华横溢倍加赞赏。 1958年,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中外展开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同年6月28日晚,国内至少100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关汉卿 - 作品特色 在创作方法方面,关汉卿的杂剧以现实主义为主。首先,关剧对时代与人生进行了真实地描绘;其次,关剧对元代的生活图景进行了全面地展现;再次,关剧还对社会现实中一些带有本质意义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地揭示。他的杂剧忠实地记录了自己的时代,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不但如此,由于关汉卿对人生的热爱,对理想的憧憬,他的作品有时也赋予人物和情节以浪漫主义的色彩,突出了被压迫者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闪烁着理想的光辉。 关汉卿 在人物塑造方面,关汉卿的杂剧创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形象的画廊。关剧中活跃着众多风神独具的戏剧人物,其中最为光彩夺目者,是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女性形象。他的杂剧不但能写出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物的不同特点,而且能写出同一阶层人物的不同风貌,有时甚至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立体感。关剧塑造正面人物的基本手法是把戏剧主人公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凸现其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在塑造反面形象时,关汉卿常常运用夸张、变形的漫画式手法,暴露他们卑鄙 *** 的丑恶嘴脸。在剧作结构方面,关汉卿的杂剧大多缜密而精巧,紧凑而多变,富于戏剧性效果,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其作品大抵都能做到结构完整,开阖自如,首尾照应,开头不拖沓,结尾不松懈;能根据生活发展的逻辑和主题的需要来安排故事情节,收到了突出主干、深化主题的效果;戏剧冲突一环紧扣一环,悬念迭出,剧情的发展往往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些都保证了他的优秀作品具有长久的舞台生命力。 关汉卿的杂剧具有鲜明的剧场性,是名副其实的 “场上之曲”: 在创作剧本时,他注意尽快“入戏”。他以洗炼的笔触交待戏剧情境与人物关系,把观众的目光聚焦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的兴趣。他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的冷热调剂,张弛交替。他善于设置悬念,而解决悬念的方式又往往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关汉卿 戏剧语言方面,关汉卿向以本色当行著称,他是元代杂剧作家中本色派的代表人物。所谓本色是指语言质朴自然、生动活泼,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富有典雅的艺术韵味,“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毫无雕琢的痕迹。所谓当行,是指善于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无论是曲词还是道白,皆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当俗则俗,当雅则雅,充分体现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正如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中所说:“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关汉卿所写的人物的唱词,在抒情中蕴含着鲜明的动作性,切合特定的戏剧情境。他对语言有敏锐和精细的辨析能力。是人物的语气、措辞随着情势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关汉卿的纯熟语言艺术,是杂居作为代言体的叙事文学臻于成熟的重要标志。
关汉卿为什么号已斋叟
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号已斋,晚年时,人们敬称他为“已斋叟”。 已斋可能是其名一斋的笔误而成,也可能取已止书斋之意。叟则是老翁的意思。关于关汉卿的名号至今争议很大。 关于关汉卿的字,王国维说:“关汉卿,不知其为名或字也。”1957年赵万里发现熊自得《析津志》里记载:“关一斋,字汉卿”,因此他认为“汉卿”是字而非名,进而指出“元时曲家多以字行世,其名反而不彰显。”黄克也认为关氏以汉卿为字,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至于其名,赵万里认为《录鬼簿》之“已斋叟”和《析津志》之“一斋”两者有一误,或汉卿有二名,两书各举一个也有可能。〔九〕黄天骥则认为这两本书记载的并非同一个人,前者关氏名汉卿,是戏剧家。后者名一斋,是金代名宦。 至于其号,目前有记载的有五种说法:乙斋、一斋、已斋、己斋、巳斋。其中后两者一般被认为由已斋误写而成,争论最多的是已斋和一斋。蔡美彪以为:当取已斋,《析津志》中的“一斋”就是“已斋”,为关晚年自云,“已”取已止之义。胡忌发现了明人所辑《乐府群珠》中收录有署名为一斋的五首小令,认为一斋是关氏之号。李占鹏认为,“已斋”和“一斋”可并存,但“已斋叟”比“一斋”更符合关氏生平特征。另外,张月中将实际考察与传统文人命名习惯相结合,提出关氏名灿,字汉卿,号一斋。
元代戏曲作家关汉卿有哪些代表作?
关汉卿是金末元初伟大的戏曲家,被外国人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其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的传唱,在世界上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也许正是因为人们喜爱关汉卿的作品,所以其作品流传至今的比较多,其中妇孺皆知已经成为经典的作品当属《窦娥冤》。 关汉卿的作品反映出其所处的那个时代统治阶级的暴虐,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惨烈的社会现实,又反映了处于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对现实的抗争,窦娥、赵盼儿、杜蕊娘等一系列的美丽却命运悲惨的女性形象,点燃了人们要与黑暗的社会做最后斗争的决心。关汉卿的作品之所以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够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喜爱,正是因为其反映出的真实的社会现实,并且用浪漫主义的精神鼓舞着人们。 在关汉卿漫长的一生中,写出了大量的作品,《录鬼簿》收录了关汉卿杂剧共62种,留存至今的有18种,关汉卿不仅仅写出了大量的杂剧,另外还有很多的散曲也广为世人传唱,关汉卿的作品不仅仅国内人民喜爱,世界人民也赞不绝口,关汉卿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为各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广泛的上演。 关汉卿的作品不仅仅是中国人民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一座不可多得的奇峰,很多作品穿越历史的重重障碍至今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与艺术价值。 关汉卿作为元曲四大家之首,流传至今的作品非常多,其中代表作当属现在还在传唱,甚至可以说是人尽皆知的《窦娥冤》,如果一定要说关汉卿的代表作的话,那么《窦娥冤》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代表作之首。另外其他现在仍在传唱的有《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 《窦娥冤》讲述了窦娥被无赖张驴儿设计陷害,被贪官不分青红皂白冤枉致死的故事。斩窦娥一折是全剧的 *** 部分,至今仍然被群众广泛的传唱,斩窦娥一折采取了浪漫主义的写法,窦娥发下三重誓愿,要让血溅白绫,六月飘雪,大旱三年来证明窦娥冤。结果三桩誓愿桩桩实现。后来窦娥沉冤得雪让人称快。 《救风尘》讲述了机智勇敢的赵盼儿如何从无赖周舍那里救出结义姐妹宋引章的故事,体现了强烈的呼唤英豪出现的心愿,体现了底层人民对统治阶层的反抗。 《望江亭》讲述了才貌双全的谭记儿如何在望江亭设计对付权贵杨衙内的故事,体现了谭记儿的智勇双全,同时也体现了人民呼唤英雄出现,反抗统治阶级的强烈愿望。 关汉卿的作品体现了人民的美好愿望与对邪恶势力的斗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才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获得广泛的流传。其代表作更是体现了这一点,传唱至今。
关汉卿的创作风格是什么?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极高的现实性和强烈的反抗精神。1.在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2.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3.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慷慨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4.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5.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
关汉卿的剧情简介
昆曲《关汉卿》讲述的是元代最伟大的杂剧作家关汉卿和当时顶尖的杂剧演员朱帘秀两位优伶的人生选择与宦海沉浮。剧情上基本抛弃了田汉版同名话剧和受其影响的各版地方戏的影响,另起炉灶,把关汉卿的故事写成了才子佳人,你侬我侬,但最后有情人没有成眷属,而是甘愿一生“为艺术献身”。
“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哪四位?
“元曲四大家”指的是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关汉卿,其中最出名的无疑就是关汉卿。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是,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上过初一的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学习过的巜天净沙.秋思》就是马致远写的,再加上老师对我们的知识扩张,我们也就知道,元曲四大家分别是哪几位了。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这4位就是元曲四大家,创造出很多的戏曲,而且还有很多的代表作,因为他们的创作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而且还有很深的广泛,所以才会被后人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这4个人还是写了很多的作品的,他们的那些作品流传度还是很高的。中国历史上的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他们也是历史上公认的元曲四大家。奠定自己在乐坛地位的代表行为有:关汉卿- 《窦娥冤》;白普- 《梧桐雨》;马致远- 《汉宫秋》;郑光祖- 《倩女幽魂》。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这四位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杂剧流派的创作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但是,历史上还是有人认为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是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韩庆”为汉字,号已斋,汉族,籍贯解州,其他籍贯如大都、周琦。白朴,原名恒,后改名朴、汉族,祖籍是西州,也有资料显示,可能是山西曲沃县,他在那里修建了白蒲塔。郑光祖元初生于元世祖,字德惠,汉族,元代著名杂剧散曲家,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马致远,著名戏剧家、作家、散文家、杂剧作家,生于元大都,祖籍河北省东光县马子塘村。他被后人誉为“马仙”中国戏曲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孕育过程,到了宋金时期逐渐成熟,元杂剧兴盛,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有80多位杂剧作家的名字被记录下来。元代四大杂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故后人称“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一般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元曲的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和纪的《赵氏孤儿》。《元曲》有四部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标注来源的数据及相关资料均为引用。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简答题:简述关汉卿的历史影响。
关汉卿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是中国戏曲的奠基人。他的杂剧,是推动元杂剧脱离杂剧的“母体”走向成熟的杠杆,是标志戏曲艺术创作走上高峰的旗帜,并对后来的戏曲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关于关汉卿的生平的资料相当缺乏,只能从零星的记载中窥见其大略。据元代后期戏曲家钟嗣成《录鬼簿》的记载,“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太医院尹”别本《录鬼簿》作“太医院户”。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安国市)(《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查《金史》或《元史》均未见“太医院尹”的官名,而“医户”却是元代户籍之一,属太医院管辖。因此,关汉卿很可能是属元代太医院的一个医生。《拜月亭》中,他有一段临床诊病的描写,宛若医人声口,可以作为助证。元末夏庭芝《青楼集·序》载:“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流连光景。”杜散人即杜善夫,是由金入元的作家,白兰谷即白朴,金亡(1234)时才8岁,估计关汉卿的年代同他们接近,也是由金入元的作家,关汉卿今存〔大德歌〕10首,“大德”是元成宗的年号(1297~1307),上距金亡已70年左右。由此可以推断出关汉卿约卒于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以后,他的生年,估计在1220年左右。《录鬼薄》作者钟嗣成称关汉卿为“前辈已死名公”,说“余生也晚,不得预几席之末”。《录鬼簿》成书于1330年,故将关汉卿卒年定在1300年左右,当去事实不远。南宋灭亡(1279)之后,关汉卿曾到过当时南方戏曲演出的中心杭州,写有〔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套曲(中有“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句)。还曾到过扬州,写曲赠朱帘秀,有“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句。关汉卿是一位熟悉勾栏伎艺的戏曲家,《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 关汉卿(7张)之冠”。明代臧懋循《元曲选·序》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关汉卿在元代前期杂剧界是领袖人物,玉京书会里最著名的书会才人。据《录鬼簿》、《青楼集》、《南村辍耕录》记载,他和杂剧作家杨显之、梁进之、费君祥,散曲作家王和卿以及著名女演员朱帘秀等均有交往,和杨显之、王和卿更见亲密。先占个沙发。这个其实你不应该用知道,而是用百科之类的搜到关汉卿这个人,再把里面的关于历史影响的组合起来关汉卿是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关汉卿的历史影响的简要概述:1. 突破传统,创作新型剧目:关汉卿的作品突破了传统的戏剧模式,创作了许多新型剧目,如《拜月亭》、《西厢记》等。这些剧目以新的主题和人物塑造,反映了当时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从而深受观众喜爱。2. 推动戏剧艺术的革新:关汉卿的作品不仅在剧目上进行了创新,而且在戏剧艺术上也进行了革新。他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对比、讽刺、夸张等,使戏剧艺术更加丰富多彩。3. 反映社会现实,倡导社会正义:关汉卿的作品不仅注重艺术性,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疾苦。他的剧目中充满了对社会不公和腐败的批判,倡导了社会正义和人性尊严。4. 对后世戏剧的影响:关汉卿的作品对后世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剧目被广泛传演,成为后世戏剧家学习和借鉴的经典。他的艺术手法也被后世戏剧家所借鉴和发展,从而推动了后世戏剧的发展。综上所述,关汉卿是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人物。
《关汉卿》是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
田汉是我国话剧事业的奠基者之一,该话剧成功的做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 1、剧本表现的是一位革命剧作家对于历史的理解,掌握了很多的史实,史料把握的充分,作品尊重历史,不编造不戏说,能以现代理想去卓照顾人、古事,表现的是一位革命剧作家对于历史的理解,古人古事闪烁着现代的思想光芒。 2、深刻的历史本质的真实,艺术作品需要虚构,虚构要有限制,在充分认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做到了历史真实(于史有据)和艺术真实(虚构、)想象的统一。 生活真实。生活真实是文学理论概念。文学作品中?狭义的生活真实?,主要指实际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人和事,即人物和事件合乎生活的常情常理,也就是合乎客观生活的规律和法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原生态?,是原汁原味的生活,是没有经过加工提练,没有经过人的大脑主观意识过滤的生活。它是自然的,原始的,粗犷的,真实的。广义的?生活真实?包括狭义的生活真实、历史真实和科学真实。文学作品中的科学性,即科学真实,指的是用自然规律来检验文学作品中的某些叙述和描写,要考虑作品中所写的景物、器物、人物的活动是否符合科学性,是否符合人与物的自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史实,对文学作品的真实性、严密性的思考不能不包含着对科学性的思考。历史真实就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人与事,乃至历史事件。 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指艺术家从生活真实中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的,通过艺术形象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本质、规律的社会生活的真正面貌。艺术真实是艺术作品应具备的重要品格,是艺术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条件,是作家艺术家追求的终极目标。它是艺术作品善和美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作品艺术生命力的保障。艺术真实直接来源于社会生活。艺术家以生活真实为基础,按照生活发展的必然逻辑和自己的美学理想,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和集中概括,以反映生活的本质真实。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净化、深化和美化,它比生活真实更集中,也更能深刻地显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比如《红楼梦》,它就做到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是艺术真实的最高典范。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虽然是两个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简单地说,它们之间的区别是:(1)生活真实是自然形态的、纯客观的东西,艺术真实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主、客观的统一。比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就不是生活真实中的人,他是一个猴子,但又具备人的性格与特点,有人的思维和行为。因此,说孙悟空是一个艺术典型。(2)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典型化和审美化的反映。它们之间的联系是:生活真实是基础,就是说,艺术真实必须以生活真实为基础,脱离生活真实的艺术真实是虚假和编造,不能引起人们的喜爱与共鸣。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的提练和升华。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又高于生活真实,是文学艺术家追求的终极目标。先谈谈它们之间的具体区别。举个例子,广大农村在新时期的生活是生活真实,一年到头,春播夏种,秋收冬藏,辛勤劳动。过去要交农业税,国家从前年取消了农业税,作家张中把这一事件写成电视剧本《喜耕田的故事》,搬上了银幕,就成了艺术真实作品。在中央一台黄金时段播出后,反响很好,收视率很高。这就是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 田汉的历史剧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说其“特殊”主要指创作题材方面的特殊,即以历史生活为其创作题材。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1989年版中对历史剧的定义是这样界定的:历史剧(history play)是“根据题材内容划分的戏剧种类之一。指取材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剧目。‘维持历史的忠实’是历史剧创作的原则,历史纪实剧和历史故事剧是历史剧的两个极端”。在《中国文学通典·戏剧通典》中,历史剧条目是这样表述的:“历史剧:话剧种类之一。以题材取向来划分的一种戏剧。历史剧的含义:凡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基本内容进行编演的剧目,都属于这一范畴。”我们可以看出历史剧在本质上是属于艺术的范畴,但同时作为反映历史生活的艺术样式,有要求其要有一定的历史事实为依据,要尽可能符合历史的真实性。历史真实强调的是客观性和真实性,而文学艺术更多的是强调发挥创作主体的能动性,因此在历史剧创作过程中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摆在了剧作家的面前。 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固然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若没有现实生活,艺术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正如文艺理论史上著名的“摹仿说”、“镜子说”,国内理论界反复强调的文学要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现实之与艺术和文学,正如同土壤与在它怀抱里所培育的植物一样。”但作品不能像人们理想的那样成为客观现实的翻版。艺术要从客观现实出发去反映生活,但它不能仅仅停留在复制、照抄生活现象上的层面上,而是要求创作主体在深刻观察和理解生活的基础上,揭示隐藏在生活现象背后的本质,展示生活可能发生的状态。历史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任何一个小的环节的改变都会促成整个系统发生巨大的变化,实现多种可能性中的任何一种。因此,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就说:“艺术家的任务是‘描述可能发生的事’,而历史家的任务则是‘叙述已发生的事’”。而“有可能的发生的事”就是指现实生活中不一定发生过,而按生活发展的规律,有可能出现的现实,这种“现实”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含有生活的合目的性、合规律性,是生活发展的必然可能性。因此,文艺作品的艺术真实性应当从情理合理性、哲理合理性、事理合理性等方面来体察和表现。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他一生“不屑仕进”([元]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初贾仲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其中有几种是否为关汉卿所作尚有争议;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关汉卿》是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 答:田汉创作的《关汉卿》成功地做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 1、 剧本表现的是一位革命剧作家对于历史的理解,掌握了很多的史实,史料把握的充分,作品尊重历史,不编造不戏说,能以现代理想去烛照古人、古事,表现的是一位革命剧作家对于历史的理解,古人古事闪烁着现代的思想光芒。 2、 深刻的历史本质的真实,艺术作品需要虚构,虚构要有限制,在充分把握了历史的资料上,对古人古事的描述,符合古人的生活情节,虽有虚构(如朱小兰),但却又是当时社会可能有的,充分认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做到了历史真实(于史有剧)和艺术真实(虚构、想象)的统一。 延伸: 一、《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田汉编剧。刁光覃扮演关汉卿,舒绣文扮演朱帘秀。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田汉创作的12场话剧《关汉卿》,全剧以《窦娥冤》的写作和上演为线索来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了元代战斗的戏剧家关汉卿的艺术形象。单纯善良的少女朱小兰抗拒恶奴凌辱,被赃官诬陷处斩。关汉卿激于义愤,在歌伎朱帘秀等人的支持下写成了悲剧《窦娥冤》。权贵阿合马看出了关汉卿借戏剧鞭笞时政的意图,强令修改剧本,否则不许上演。关汉卿宁折不弯,拒绝修改。朱帘秀深明大义,以自我牺牲的精神承担了演出的责任。 二、作品赏析: 《关汉卿》是田汉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我国13世纪大戏剧家关汉卿戏剧活动700周年而创作的。剧本以关汉卿创作“窦娥冤”为中心,成功地塑造了关汉卿、朱帘秀、王和卿、王显之,阿合马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剧本描写了关汉卿正直、善良,勇敢的大无畏精神,无情地抨击了统治阶级的黑暗政治。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充满苦难和黑暗的时代。那个时代是没有道理和王法可讲的。人民的财产可以随时被侵吞、性命随时被杀害。一方面是统治者、恶霸、有钱有势的人肆虐猖獗、为所欲为,他们侵占民田,掠人为奴,无恶不作。据史书记载,被大恶霸阿合马掠去作妻妾的良家妇女竟达133人。一方面是贫苦善良的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受尽欺凌而无处申诉。关汉卿的毕生事业,就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高举起正义的火把,将自己的生命安危置之度外,向那些无法无天的恶贼作强烈的抗议,宣泄被压迫人民的苦难和怨愤,为劳苦大众伸张正义。当关汉卿听说良家少女朱小兰因反抗恶棍凌辱,被赃官陷害处斩,胸中激起义愤,决心以此为素材,写下这千古悲剧。在当时的黑暗制度下,许多文人墨客都采取一种逃避现实的态度对待人生,而关汉卿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反映现实批判现实。他冒着生命危险创作《窦娥冤》,并在作品中公然抨击统治阶级草营人命的罪恶。关汉卿借不屈少女窦娥的嘴,对那个暗无天日的社会诅咒道:“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作天……”表现了关汉卿对劳动人民的无限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无比仇恨。当反动权贵阿合马强迫他修改剧本否则不许上演时,关汉卿顽强抵制,不仅拒绝修改一字,并在善良歌伎朱帘秀等人的支持下,坚决上演。这种大胆反抗权贵,替穷人伸冤的勇敢精神,在当时的文人中,确实难能可贵。剧本成功地塑造了深明大义、勇于自我牺牲、敢爱敢恨的朱帘秀,嫉恶如仇的赛帘秀,诙谐风趣、爱憎分明的王和卿,仗义、坚强的王著。也描写了淫威邪恶的阿合马,狠毒卑鄙的郝祯,投机取巧的无耻文人叶和甫。现存历史文献中,有关关汉卿的生平材料极少。田汉根据仅有的历史资料,全面分析元代社会的政治阶级状况以及人民生活,深入研究关汉卿作品中所流露的思想感情,从而准确地把握关汉卿的思想和性格特征。田汉为人民奉献了一位和人民群众息息相通、憎恨丑恶、不畏权贵、大义凛然,追求真理的古代文人关汉卿的光辉形象。七百年前,关汉卿以“酌奇而不失其真”的创作精神写出了惊天动地的《窦娥冤》,七百年后,田汉以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的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精神写下了不朽的剧作《关汉卿》。早在30年代初期,田汉就开始了他进步的文艺活动,并参与中国共产党对文艺的领导工作,以笔为武器向反动的黑暗统治宣战。因此,可以说,关汉卿的艺术形象,概括了中国历史上一切进步文人的斗争品格,也体现了田汉一生为我国戏剧事业奋斗的亲身体验。作品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运用大胆的想象,炽热的诗情和作者一贯的历史责任感,博得极高的声誉。全剧结构完整、语言精炼、通俗,描写细腻,被公认为是田汉戏剧创作的高峰,堪称中国话剧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关汉卿》于1958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获得巨大成功。 三、作者简介: 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原名寿昌,1898年3月12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文艺批评家,社会活动家,文艺工作领导者。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多才多艺。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他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