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毅,李德仁的弟兄五院士有哪些?

本文目录一览:

  • 1、黄埔军校第二十二区队长李德毅是哪里人
  • 2、李德毅的人物简介
  • 3、李德毅的科研简介
  • 4、李德毅院士 的资料
  • 5、东南大学有哪些厉害的校友?
  • 6、请问李德毅院士提出的“云模型”和现在很热的“云计算”有什么关系呢?
  • 7、李德仁的弟兄五院士有哪些?
  • 8、李德仁的弟兄五院士
  • 9、李德毅最近有啥活动?
  • 10、第三届云计算大会说了什么

黄埔军校第二十二区队长李德毅是哪里人

江苏泰县。李德毅,1944年11月28日出生于江苏泰县。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少将军衔,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李德毅的人物简介

李德毅 ,男,汉族,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1944年出生于江苏省。1967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1983年获英国爱丁堡海里奥特·瓦特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总参第61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指挥和控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参加了多项电子信息系统重大工程的研制和开发;最早提出“控制流—数据流”图对理论和一整套用逻辑语言实现的方法;证明了关系数据库模式和谓词逻辑的对等性;提出云模型、云变换、云推理、云控制等方法用于不确定性认知和云计算,在智能控制“三级倒立摆动平衡”实验和智能驾驶中取得显著成效。获国家和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9项,获得10项发明专利,发表论文130多篇,出版中文著作5本、英文专著3本。现为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 李德毅 (1944.11.28— )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出生于江苏省泰县(现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现任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主任,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与其兄李德仁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学时期曾在沭阳县高级中学学习,1967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无线电系。1983年于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博士学位;之后参加工作;1994-1995年于美国哈佛大学进修。

李德毅的科研简介

1996年,获少将军衔;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现任全军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主任、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兼任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机语言信息工程中心首席科学顾问,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国立新加坡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著名高校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曾获首届具有突出贡献的归国留学人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被聘为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计算机学院院长。 李德毅院士在国际上最早提出“控制流—数据流”图对理论,描述时间与空间的关联性,给出了基本图元、图对、连接法则、触发机制、设计语言等一整套实现方法,用于复杂系统的结构优化。图对理论在伦敦获得1985年IEEE主席授予的计算机和控制类年度期刊最佳学术论文奖。他把关系数据模型映射成为谓词演算,证明了关系代数运算与逻辑推理中符号问题求解的对等性,并用逻辑程序设计语言PROLOG进行开发,实现了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出版专著《A Prolog Database System》;进而又把这一成果扩展到模糊关系数据库领域,出版专著《A Fuzzy Prolog Database》。这两部专著被世界许多大学图书馆收藏,并被广泛引用。他提出了不确定性知识的表示和推理理论,用自己创造的云模型表示概念的随机性、模糊性以及随机性和模糊性之间的关联性,用期望、熵和超熵作为数字特征实现概念的定性定量转换,给出了云模型构成的多条定性规则同时激活的推理策略和计算方法,成功实现了三级倒立摆的各类动平衡姿态的灵活切换。用云控制倒立摆的论文在1999年第14届世界自动控制联合会上获得杰出论文奖。这是世界自动控制联合会成立42年来中国学者首次获得此奖项。2002年云发生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05年出版专著《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并于2007年由CRC出版英文版本《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th uncertainty》。李德毅院士长期致力于指挥自动化系统工程和军队信息化工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主编技术丛书7种,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余名。1990年被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5年获得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国家何梁何利基金奖。发表论文140多篇,出版中文专著3本、英文专著2本。

李德毅院士 的资料

李德毅 (1944.11.28——)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出生于江苏省泰县。1967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1983年获英国爱丁堡海里奥特·瓦特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总参第61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参加了多项电子信息系统重大工程的研制和开发。最早提出控制流—数据流图对理论和一整套用逻辑语言实现的方法。证明了关系数据库模式和一阶谓词逻辑的对等性,提出云模型和发现状态空间,用于不确定性知识表示和数据控制,在智能控制“三级倒立摆动平衡”实验中取得显著成效。获国家和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9项。发表论文130多篇,出版中文著作5本、英文专著2本。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2008年被聘为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http://baike.baidu.com/view/1245508.html?wtp=tt李德毅,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名计算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家。江苏泰县人,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在英国爱丁堡海里奥特 -瓦特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目前任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主任,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 李德毅院士在国际上最早提出“控制流—数据流”图对理论,获得 1985年ieee授予的计算机和控制类年度期刊最佳学术论文奖。他把关系数据模型映射成为谓词演算,证明了关系代数运算与逻辑推理中符号问题求解的对等性,发表的专著《a prolog database system》和《a fuzzy prolog database》被广泛引用。他创造的云模型用于不确定性知识的表示和推理,其论文在第14届世界自动控制联合会上获得杰出论文奖。云发生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他将物理学方法用于认知科学的研究,创立了认知物理学理论,拓展了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出版专著《不确定性人工智能》。 李德毅院士士长期致力于人工智能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三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主编技术丛书7本,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 40余名。 李德毅院士曾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获何梁何利奖

东南大学有哪些厉害的校友?

原来觉得东南大学没啥存在感,后来惊奇地发现了很多行业内大佬校友。哦,原来东南大学只是比较低调呀!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校友就是华生教授啦!华生教授于1986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是影响我国经济改革进程的三项重要变革(价格双轨制、国资体制、股权分置改革)的主要提出和推动者之一....能够影响国家层面政策,可以说是很厉害了!华生教授多次来东大开讲座,前几个月就有一场。由于去的比较早,我很幸运地坐在了靠椅上(来得晚就得坐没靠背的塑料凳子)发现大佬并没有那么不可接近,反而非常亲切。图片来源:东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心首先,我被他的博闻强识打动了。他一堂讲座下来,不仅运用了经济学理论,还涉及哲学、心理学和生物学等等。听起来感觉收获满满,也感到了各个学科的交融性。(更加鼓起了我好好看书的决心!)其次,我被他的谦虚打动了。华生教授很谦虚,但是从他介绍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我看见了他的不懈执著和努力,这可能是很多人无法坚持下去的。再次,我被他的热情打动了。在讲座快结束的时候,华生教授非常仔细地回答同学们的问题,也非常幽默风趣,一下子就拉近了和同学们的距离。借用华生教授赠予的两个词“不断学习、坚持不懈”,祝愿大家也能收获更好的自己!希望对你有帮助呀嘻嘻~东南大学作为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校友。其中有五位校友同时当选“两院”院士,他们分别是孟建民、宣益民、常青、黄如、房建成。部分东南大学校友在国家重大工程中担任重要角色。如林鸣院士和刘晓东研究员担任港珠澳大桥工程总工程师和设计师,主持建成了中国首条、世界最长跨海公路沉管隧道;郭正兴和罗斌教授承担了索网工程预研工作,参与了高性能钢索研制,协助解决了大跨度索网安装的技术难题;国产极地无人值守电源首次投入运行,全年24小时不间断供电,上面镌刻着“东大制造”的印记。东南大学校友中,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是李德毅、黄如、陆军、段进、崔铁军、顾宁、刘加平、缪昌文、张佳宝、李应红、樊嘉、滕皋军、顾晓松。1. 李德毅:1967 年毕业于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他是中国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主要从事计算机工程、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研究。2. 黄如:1986 年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她是中国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专家,主要从事微纳电子学、新型半导体器件等方面的研究。3. 陆军:1985 年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他是中国卫星导航定位领域的专家,主要从事卫星导航定位、卫星通信等方面的研究。4. 段进:1982 年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他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领域的专家,主要从事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方面的研究。5. 崔铁军:1983 年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他是中国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的专家,主要从事计算电磁学、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等方面的研究。6. 顾宁:1982 年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他是中国纳米医学领域的专家,主要从事分子影像、纳米药物、生物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7. 刘加平:1982 年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他是中国土木工程领域的专家,主要从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混凝土耐久性等方面的研究。 8. 缪昌文:1982 年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他是中国土木工程材料领域的专家,主要从事高性能混凝土、新型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研究。9. 张佳宝:1982 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他是中国土壤学领域的专家,主要从事土壤物理学、土壤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研究。10. 李应红:1983 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他是中国航空发动机领域的专家,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燃烧、传热、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 11. 樊嘉:1983 年本科毕业于苏州医学院医学系。他是中国肝脏外科领域的专家,主要从事肝癌的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 12. 滕皋军:1982 年本科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医学系。他是中国介入放射学领域的专家,主要从事介入治疗、分子影像等方面的研究。13. 顾晓松:1980 年本科毕业于南通医学院医学系。他是中国神经再生领域的专家,主要从事组织工程神经、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等方面的研究。这些校友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成就也为东南大学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请问李德毅院士提出的“云模型”和现在很热的“云计算”有什么关系呢?

李德毅院士提出的云模型是一种模糊数学的建模方法,有其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二而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网络化计算、存储,两个不是同一个概念

李德仁的弟兄五院士有哪些?

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德毅,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群,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院长。1963年武汉测绘学院毕业,1981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85年获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学位。2008年被苏黎世理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88年)。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 年10 月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历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李德仁的弟兄五院士

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德毅,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群,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院长。1963年武汉测绘学院毕业,1981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85年获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学位。2008年被苏黎世理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88年)。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 年10 月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历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在泰州市姜堰区溱潼古镇院士旧居景点,你会听到导游讲这样一句话,“古有三科两状元,今有弟兄四院士”。“弟兄四院士”指的是拥有三个院士头衔的李德仁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他们是一对亲兄弟,都出生在溱潼古镇。从12月7日开始,这句话要改写为“弟兄五院士”,因为李德仁和李德毅的堂弟李德群,出现在中国工程院公布的2015年院士增选名单中。李德仁今年76岁,是世界著名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李德毅今年71岁,1983年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现在总参工作,少将军衔。中国工程院院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李德群今年70岁,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学院学位审议委员会主任、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此次增选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

李德毅最近有啥活动?

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发表论文170余篇,出版中文专著5部、英文专著2部。培养博士、硕士40余名。1985年获得IEE总部授予的计算机和控制类最佳学术成果奖;1999年攻克世界难题三级倒立摆动平衡问题,获得世界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杰出论文奖。先后17次获国家级和全军级科技进步奖励。 2009年7月10日,参观指导北京八百客软件有限公司。

第三届云计算大会说了什么

大会的论坛、讲座主要围绕云计算的研发与应用实践展开。第一天上午首先举行了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联盟章程,通过了联盟理事机构,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出任联盟理事长,副理事长单位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华为、中兴、联想等。在第一天下午首先举行的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宣布了第二届中国云计算专家委员会的成员名单,并讨论了专委会今后的工作重点,会议最后还为由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主办的“首届全国Web服务竞赛”的获奖单位颁发了获奖证书。第一天下午的“海峡两岸云计算合作圆桌论坛”规格空前,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王晓初和中华电信董事长吕学锦共同出任会议主席,中国电子学会吴基传理事长、倪光南院士、华为企业业务总裁徐文伟、中华资讯软体协会理事长刘瑞隆、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主任阙志克、台湾资讯工业策进会副执行长王玮等代表出席。会议气氛热烈,就两岸云计算务实合作、软硬件产业互补、共同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等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在同日下午举行的由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和芬兰阿尔托大学研究院Timo Nyberg任主席的中国-欧美云计算合作论坛上,IEEE执行总监James Prendergast、欧盟驻华一等参赞Frank Greco和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等来自中国、美国、欧洲、日本各国的几十位专家分享了各国云计算实践方面的特色和经验。各国代表对云计算在信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达成了共识,同时也强调了各国加强云计算标准制定、技术研究和企业交流等方面合作的重要性。在第二天举行的大会主题演讲中,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委会主任委员李德毅院士对当前我国的云计算实践现状进行了分析。他表示,云计算并不是简单地买设备,希望中国企业在应用、需求、特定的业务领域找到切入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李正茂则对于运营商的云计算演进之路发表了看法,他指出,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必须重视云计算带来的产业变革,要坚定地向移动互联网公司转型。海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是本届云计算大会讨论的焦点,Teradata全球总裁 Mike Koehler对此做了敏捷分析云激发商业潜能的主题演讲,EMC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卓越研发集团主席范承工则对云计算遇到海量数据的现状作出了分析,eBay全球技术平台项目管理高级总监Sami Ben Romdhane谈到了eBay的混合云实战模型,并就控制成本以及提高效率和敏捷性进行了详细阐述。国内最大的两个通信行业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和中兴分别展现了自己的云计算技术战略,华为副总裁、数据中心和媒体网络产品线总裁李三琦博士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吕阿斌分别做了演讲。微软商用平台事业部高级副总裁Ted Kummert在主题报告中讲述了微软在云计算中的发展现状,AMD服务器平台架构师Bob Ogrey、戴尔全球基础设施咨询服务亚太及日本地区云计算解决方案架构总监Martin Yates、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对各自企业在云计算技术方面的发展进行了阐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讲解了透明计算与云计算操作系统,中国电子软件研究院院长兼中软集团公司董事长程春平则谈到了自主可控的云计算研究及产业化发展,腾讯公司核心产品部即时通信总经理纪顺友做了面向用户的云计算时代来临的主题报告。在CSDN总裁蒋涛主持的圆桌讨论“云计算的中国实践”上,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黄晓庆、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北京友友天宇系统技术有限公司CEO姚宏宇、广州市品高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海以及上海引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杨素东,也从不同角度全面探讨了云计算技术与产业生态系统等业界关心的问题。第三天会议由“云计算中心技术架构”、“云计算平台与应用实践”、“云存储与虚拟化”、“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云计算与新型数据中心”、“云计算与信息化创新”、“云计算试点城市与新兴产业”、“云计算与移动终端”以及“上海云计算服务创新专场”等九个精心安排的专题论坛组成,倪光南院士、邬江兴院士、百度首席科学家张以纬、淘宝核心系统负责人章文嵩、RSA CTO Bret Hartman、云安全联盟(CSA)创始人Jim Reavis、RackSpace CTO John Engates、CloudCamp创始人Reuven Cohen和中科院、清华大学、中移动、华为、腾讯、新浪、360、爱立信、Yahoo、Intel、Tilera等单位近百位专家学者就云计算最重要的各个子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多个专题论坛现场爆满,气氛热烈。在云计算的大趋势下,不仅包括计算机、通信、互联网、媒体内容等在内的整个信息服务产业发生全面重组洗牌,软件产业结构将面临大调整,软件生产组织方式向敏捷、定制化、服务化方向变革,网络端设备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而且会出现大众普遍参与、形成群体智慧的新局面,从而对社会的组织形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切,都将为善于拥抱变化、善于创新的企业创造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第三届云计算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相信它将为中国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是从IT号外知道的。